《认知驱动》:为什么有的人很努力,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前几天与朋友小A聊天,她说,自己一直很努力,却看不到一点希望。

“一年前,我决心改变自己。此后,我开始每天早起,每周至少跑3次步、读1本书,订阅了3个学习专栏,报了很多网络课,重新开始学英语……每天都被安排得满满的。刚开始,我确实感觉自己变化很大,但越往后越看不到希望……”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她选择的事,是努力改变自己,而与他人无关。 如果你做一件事不能解决他人的问题,那么,无论怎么努力,都不会产生价值、有所收获。没有收获,自然看不到希望。

这个启发,来源于《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


这本书的作者周岭也曾迷茫、焦虑,然而,在写作的过程中,他慢慢发现了输出高价值作品的重要性,于是坚持高价值输出。因此,三年前他的第一本书《认知觉醒》一上市就极为畅销,从而铺就了他的成功之路。

总结自己的人生路,周岭指出:真正的成长就是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而要做成这件事,心法比技法更重要。为了帮助更多的人高效努力,周岭又写了《认知驱动》这本书。

这本书共分为两部分。上篇为做成一件事的心法,作者分别阐述了价值意识、身份意识和快乐意识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下篇为做成一件事的技法,作者首先给出了成事的方法和路径,接着分析了环境的重要性及借势、借力的方法,最后提供了做成一件事的步骤。

下面,我们就来解析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分为三部分:价值意识、身份意识,快乐意识。


01 价值意识

作者指出:

只有当自身创造的价值足够大时,我们才能被别人强烈需要,才能参与到更大的社会交换中去,并得到对方对等的回馈。

没有足够大价值,就难有收获,没有收获,自然看不到希望。

现实中人们往往很努力,但是,却忘记关注价值。他们有的人不创造价值,有的人创造的价值很小。这些人往往走不远,越走越没劲。因为他们的努力没有收获。

比如,有的人只追求让自己变得更好。他们像小A一样,每天锻炼身体,学习各种课程等等。他们致力于让自己变好,但是,他变好与他人有什么关系呢?所以他不会得到任何来自外界的回馈。

再比如,有的人每天努力写作,但是文章的价值却较小。他们写自己所想,而非读者所需,不能为读者解决痛点问题。所以,依然无法有所收获。

那么,如何才能创造足够大的价值呢?

首先,选择可复制的工作。

复制可以带来无限可能。若选择只能出售一次工作时间的工作,那创造的价值必定是有限的。但是,如果你选择那些可以复制你工作时间的工作,就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比如,外卖小哥、货车司机、酒店大厨、公司白领……绝大多数人都是出售一次工作时间,所以,他们的收是有限的,而且一旦停止出售时间,他们的收马上就会停止。

而另一些职业却完全不同。如企业家、作家、发明家、程序员、歌手、演员等,他们就有机会通过雇用他人或借助机器,对有价值的商品大量复制并销售出去,从而带来不可估量的收益。

比如,周杰伦创作了诸多华语金曲,他们的作品时刻都在被复制、产生收益;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即使已经去世,他作品的版权收入依旧可以惠及家人;李笑来的书《21天突破托福单词》一直长销,每年都被复制,产生大量睡后收入。

作者选择写作实现自身的价值,也是因为写作是可复制的工作。

所以,为了能够创造足够大的价值,我们要可能选择那些可以复制的工作。

其次,要创造被别人强烈需要的产品。

李笑来说,能交换才是硬道理。

那么,什么才是能交换的价值呢?那就是被别人强烈需要的产品。

只有被人强烈需要的产品,才具有高价值,从而交换到不菲的收入。

比如,作者写一篇文章,都力求能为读者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改变一个观念,而且他还会自问:这篇文章在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再看还有价值吗?如果没有,那就没必要写了。正因为他的作品被读者强烈需要,所以,他的书《认知觉醒》、《认知驱动》一上市就极为畅销。

再比如李笑来,十几年前他发现人们强烈需要短时间突破托福单词,于是,写了《21天突破托福单词》。结果,这本书上市一年就让他实现了财富自由。

这就是关注价值,被他人强烈需要的结果。

所以,想创造足够大的价值,我们就要关注价值,选择可复制的工作,并创造出刚需的产品。

02 身份意识

身份,是指你是什么样的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身份是行动的方向和内驱力的重要来源。缺乏身份意识,人生很容易陷入迷茫和随波逐流,无法获得成就。

然而,现实中人们往往缺乏身份意识。神经语言改变行为课程的NLP逻辑层次模型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这个模型把人的思维和觉知分为6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环境、行为、能力、信念和价值观、自我意识、使命(如下图)。

相应的,个体的成长便有了如下的呈现: 

一层的人找环境问题,他们是抱怨者,喜欢说:“都是你们的错!”

二层的人找努力问题,他们是行动派,喜欢说:“我还不够努力!”

三层的人找方法问题,他们是战术家,喜欢说:“方法总比问题多!”

四层的人找选择问题,他们是战略家,喜欢问:“什么东西最重要?”

五层的人找身份问题,他们是觉醒者,喜欢问:“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六层的人找意义问题,他们是创造者,喜欢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利他!”

由模型可以看出,人活在世界上,思维方式是有层次的。我们很多人就处于低层次:没有身份意识,遇事只会从环境、努力程度、方法或选择上找原因。所以,不管用多么先进的方法,不管多么努力,最终依然会陷入迷茫、无力的状态。

如何避免这种状态呢?

那就是看清成长的整体框架,做事不受困于某一层次,而是可以从最高层开孡,先做心理建设,找到行动的方向与长期驱动力。

那么,如何做心理建设呢?

心理建设,就是给出充分地理由,让我们每天动力满满地去做一件事。

心理建设涉及身份、过程和结果三个层面 。在《掌控习惯》这本书中,有一个行为改变的模型,如下图。


这个模型告诉我们,要彻底改变行为,收获想要的结果,那就要从内而外,身份、过程、结果全部改变。所以,心理建设包括三步:

1、确认身份: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实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2、确认过程:做事的过程是什么?过程中的危害可以忽略吗?做事过程中有什么好处?哪些好处不可替代?

3、确认结果:这件事结果是你实现身份和价值所必须的吗?它的危害可以忽略吗?它的好处有哪些?哪些是无可取代的?

经过以上三步,你就会找到充分的理由让大脑信服:这件事是唯一的选择,每天做这件事好处很多,不做这件事损失很大。

比如,我想养成每天游泳的习惯,我是这样进行心理建设的。

首先,确认身份:我希望成为一个快乐健康的人,为他人和朋友带来快乐。

其次,确认过程:游泳需要骑自行车,打卡、换衣服、在水中、聊天、洗澡、吹发。这个过程中,总时间长,不过我能接受。在水中时间长,我也能接受。好处就是骑车是在户外锻炼身体,洗澡也可以避免在家再洗。不可替代的好处是聊天,这里的人们热爱运动,正能量满满,同频聊天非常快乐。

最后,确认结果:游泳是我保持健康快乐必须做的事,还没发现危害。好处是增强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提高温度适应能力。不可替代的好处,是提高温度适应能力。

正是明白了这三点,一旦遇到问题,我就会到好处,尤其是不可替代的好处,所以,我几个月如一日,只要不出差,就不间断游泳。

所以,想长期做一件事,在做事之前就一定要提前做心理建设。这样,就不至于在遇到困难时手足无措,甚至放弃。

03 快乐意识

如果缺乏快乐意识,那么,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就会经常陷入负面情绪当中。不快乐让成长变成一件不得不做的事,而不是想去做的事,所以,往往难以坚持。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快乐?

作者认为,人类不快乐的原因,是负面偏好,即遇事总看负面。

负面偏好是由我们大脑的基因决定的。人类有三重大脑,本能脑警惕风险,确保生存;情绪脑喜欢新奇,关注运动,忽略静止;理智脑寻找问题,忽略亮点。这就决定了我们会“幸福适应”;关注问题,忽略成功;关注困境,忽略未来。(如下图)。

如何才能长期保持快乐呢?可分为四点:

1、保持初心、写感恩日记。

保持初心,就是像婴儿一样,不带任何评判地去用心观察和感受身边的幸福。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极强的适应器,当新的刺激出现时,神经细胞会产生强烈反应,但之后会逐渐“习惯”,适应后,刺激反应会趋于缓和。所以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终究会慢慢适应,直至感觉不到。

所以,无论家人或朋友对我们有多好,我们都会慢慢变得没有感觉。

但是如果我们明白这一点,随时保持一颗初心,用心观察和感受,我们就会发现很多的可感恩的事情。

保持初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写感恩日记。每天晚上临睡前,想一想当天有哪5件事是值得感恩的,写下来。每天提醒自己看见幸福,吸引幸福。

2、写成功日记应对问题视角。

我们越关注的东西就越庞大。当我们眼中只有烦恼的时候,就意识不到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觉得到处都很糟。

然而,我们现在追求的不再是生存,而是生存得更好。所以,我们就要跳出大脑的自动“导航”,主动做点什么,来修正大脑的缺陷,作者认为写成功日记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有“最有趣的理财书”之称的《小狗钱钱》就给了一个很好的启示。书中那只会说话的小狗钱钱,叫主人吉娅拿出一个本子,记录自己每天所有做成功的事情,任何小事都可以,每天至少写5条,并且把这个本子取名为“成功日记”。

在成人眼里,这种做法有些幼稚,但它是对冲人类“负面偏好”的利器,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主动发现自己和生活中的亮点,弥补我们大脑天生的缺陷。

吉娅就是通过记录成功日记建立了自信。在她第一次做公共演讲时,心里非常抗拒和害怕,但当她翻开日记本时,发现自己原来有那么多成功的经历,立即就有了信心。这就是写成功日记的力量。

所以,从现在开始,每天写成功日记吧。

3、用未来视角看待问题。

当自己遇到烦恼时,我们还可以用未来视角看待问题。毕竟再大的烦恼放到远处似乎也不算什么,烦心之事一生中总是少数,我们不能让它们站得太近以致遮挡众多美好。

 就像你不小心被老板“骂”了,那就提醒自己用三五年后的视角看待当前,通常你会觉得眼前的烦恼变得无足轻重了。

4、用假想失去应对平淡。

如果总是盯着自己没有得到的事物,恐怕会终日活在不快乐中。而一个不快乐的人,又怎能轻装上阵去追求和体验更好的生活呢?

当身处平淡时,我们可以运用想象的力量,把视角从没有得到的事物调回到已拥有的事物上。

比如,我们可以想象失去现有的什么东西会怎样,这会帮助我们意识到生活的可贵,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已有的事物上。

总之,我们要善于体察身边平静生活的宝贵与美好。正如人们常说的:“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我们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能等到遭遇战火和动荡时才知道和平时光的宝贵。


04 结语

书的最后,作者再次呼吁:

“你的一生,至少要主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无论多晚都可以!”

只有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我们才能活出人生的意义。

想做成这件事,首先你一定要有价值意识,选择可复制的工作,并创造足够大的价值;其次,一定要有身份意义,明白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实现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再次,还要有快乐意识,主动关注感恩和成功的事,使成事过程充满快乐。这是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的心法。

居里夫人说,人生中无可惧怕,只需去了解。愿我们都能通过《认知驱动》这本书,学会用认知驱动自己 ,认清方向,快乐前行,从而走出成长陷阱,创造出自己最好的人生轨迹。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驱动》:为什么有的人很努力,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