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弟花开》读书笔记day4
1.阅读原文:
安乐,说到底,是一种心的感受。
有时候,人们并非不快乐,只是以为自己不快乐而已。如果你试着去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会发现情绪就像天空的浮云,多变而易散,远看一朵一朵,仿佛人能在上面漫步起舞,但走近一看,才发现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尽管如此,天空还是经常出现浮云,在我们心性的天空中,情绪的浮云聚成云团,构成我们的心境。快乐满足的情绪多,心境便安乐。
什么是快乐呢?
痛苦消失就是快乐。
不要把快乐看得太严重,好像不郑重其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就不能得到它似的。
事实并非如此。再普通的人再平凡的生活里也充满快乐。
口渴的时候,喝上水就会感到快乐;肚子饿了吃东西就会快乐;上了一天班疲惫不堪,回家的地铁上意外地坐到一个座位,你会快乐;那颗蛀牙困扰了你好几天,医生把它拔除的那一刻,你很快乐;闷热的夏夜里一丝凉风、烈日下路旁的一片树荫,会令你快乐;甚至最平常的呼吸也会给你带来快乐……
静坐的一个入门方法便是观察自己的呼吸。心静下来,就会体验到,每一次气息的吐纳都充盈着喜悦的能量。即使在纷扰的日常生活中,你也能体会到这一点。
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感冒了,鼻塞流涕让人很不舒服,可是两天后,当我们突然发现鼻子通畅、可以正常呼吸的时候,我们简直高兴坏了,原来能用鼻子顺畅地呼吸是如此快乐的一件事!
看得出来,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可是人们要么因为心不够静,察觉不到它们,要么因为快乐转瞬即逝,来不及充分感受。
如果人们能像观察自己脸上的斑点皱纹那样,去了解熟悉自己心念的活动,就不难发现每一个单纯而直接的当下都带着淡淡的喜悦。
如果人们不是把快乐一味寄托于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带给人的刺激,那么快乐的感受是可以延长、扩大的。
佛法告诉我们:痛苦源自我执和法执,即对自己的执着和对周遭事物的执着。
人们相信有一个绝对存在的“我”,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想法、我的房子、我的朋友……可实际上,这只是由于不了解自己而造成的误解。
关于破除我执的方法,《中观》和《入行论》中讲得很清楚,我就不重复了。简单地说,就是没有一个绝对存在的“我”。
每天早晨你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个人是你吗?可是生物课上老师告诉你,人体时时刻刻都在新陈代谢,也就是说一直在变化,组成你身体的细胞不断在死亡、再生。也许你觉得一定范围内的变化是可以接受的,只要维持一个“度”,你就还是你,正如水在冰点和沸点之间无论怎么变化仍然是水一样。
可是,拿出你三岁时的照片看看,你还会坚持认为在自己身上存在这么一个“度”吗?阔别几十年的亲友见面往往感叹:简直变得认不出了!而之所以还知道是“你”,因为“你”不是孤立的,在你与外界千丝万缕的联系中,还能找到昔日的痕迹。
这种联系、这种相对身份,便是他人识别我们以及我们识别自己的依据。世界上没有凭空来去的人。
了解到这种相对性,我们就会意识到,耗费一生精力企图在自己与外界之间砌一道围墙的做法是徒劳的,而这种徒劳带来的挫败感让我们很不快乐。
我们不仅误解自己与外界的联系,对自己的内心也知之甚少。
对许多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最陌生的人就是“自己”,似乎从来没有机会安静下来好好了解一下自己:
此时此刻自己感觉如何呢?是饱还是饿?是冷还是热?是疲倦还是精力充沛?是安静还是躁动?
听上去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可并非每个人都能立刻答上来。
很有意思,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可能对地球那边美国大选的进展情况了如指掌,却不知道自己身心的真实需求和感受。习惯性的心不在焉使我们错过了解自己的大好机会。
《阿含经》中讲述了“四念处”的修行法门,就是从身、受、心、法着手,如实而又绵密地觉察自己的身心。
在这种了了分明的觉察中,很多烦恼消失无踪了。
2.消化总结
痛苦源自我执和法执,即对自己的执着和对周遭事物的执着。
因为“你”不是孤立的,在你与外界千丝万缕的联系中,还能找到昔日的痕迹。这种联系,相对的身份,便是他人识别我们以及我们识别自己的依据。
世界上没有凭空来去的人。
了解到这种相对性,我们就会意识到,耗费一生精力企图在自己与外界之间砌一道围墙的做法是徒劳的,而这种徒劳带来的挫败感让我们很不快乐。
我们不仅误解自己与外界的联系,对自己的内心也知之甚少。
3.关联过往经验
面对有家不能回,心力耗损的婚姻家庭,多了解自己身心的真实需求和感受,好过耗费精力与外界之间砌一道墙,以为不和讨厌的人事产生必然联系就会保护自己不被消耗拉扯。
实际上,外界阻挡不了,也是避免不开的。
审视和老公的关系,,还是得从自己的执念里去化解,在感受里平静下来,离开内耗的环境,多做些积极有意义的建设。
4.目标和计划
目标:奔赴自己的理想生活,买属于自己居住的房子
计划:
1.先有小家再有大家,面对他的家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果断回绝。
2.就事论事,不延伸,克制自己在他面前肆意的爆脾气。
3.面对凡事后缓的他,学会退后一步,不管是责任还是压力,让老公有意识的多去承担一些,
而不是自己极力地面对解决后反过来埋怨他,
接纳他安于现状,乐于平实的事实,而不是想方设法拼命想着带动他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