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的干扰

夏天到了,天色暗得越来越晚,外面的喧嚣分不清是热闹还是嘈杂,“嗡嗡嗡”不绝于耳的声音,感觉这一天还在沸腾。

我喜欢安静,非常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更能静下心来做事,没有干扰,整个过程很舒服、很享受,效率也很高。

而在嘈杂的环境中,我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或者好不容易集中起来,却会被一声脆响的喇叭打断,然后所有的努力完全白费。

这几年来,我一直有个愿望,就是住在一个安静点的地方,无奈总有各种原因,让这个愿望暂时无法实现。

外在的改变很难弄,所以只能改变自己,我努力集中精力,去融入所做的事情,无奈始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一声高分贝,就让所有的努力都功亏一篑。

坚持更文了很长时间,写作这件事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习惯,打开文档敲下一字一句,内心的空虚也随着字数的增长被填满,充实感和踏实感油然而生。

这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也做得很用心,甚至有时候觉得,无论用什么设备、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下,只要打开文档,万事万物便于我无关,取而代之的是一字一句跃然纸上。

然而,事实就是那么打脸,无论多么地专注,依然排斥不了外界的干扰,那一声声的嘈杂,仿佛将我从自己的小世界里狠狠地拽出来,这种清醒,就像正在做美梦被惊扰一样,所有美好都烟消云散,这个现实的世界,还是那么地无情、冷漠以及吵闹。

是的,我改变不了外界,也改变不了自己,不知道是所做的事情没有吸引力,还是我并未真正地进入那种忘物、忘我的境界,总之,努力了很久,依然无法克服这个障碍。

或许,我该去深入探究一下有关这方面的心理学,充分去了解出现这种状况的真实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努力让内心变得更加坚韧。

曾听闻有人为了培养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能力,故意选择干扰很大的环境学习、研究,在高强度的刺激下,锻炼神经系统的抵抗能力,构建另外一个只属于自己的

“我的世界”,这个“我的世界”是内在的精神世界,它像一个屏障,屏蔽了外面所有的精彩或纷扰,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内在的空间里,专注地去完成该完成的任务。

要构建起这样一个内在的精神世界,需要达到足够的“忘物”以及足够的“忘我”,然后将自我与所做的事情融为一体,进入共存的状态。

这种状态就是“全神贯注”,很多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都会进入这种状态。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就是如此,在邀请作家茨威格参观自己的工作室的时候,对新作品不满意,就拿起抹刀开始修改,前前后后独自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完全忘记了茨威格的存在。

茨威格不仅没生气,而且完全被罗丹这种精神折服,深深感叹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该全神贯注。

这种境界,实在令人佩服,无论身在何处,不管环境怎样改变,都能屏蔽掉不相干的东西,快速建立起内在强大的精神世界。

也许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就是能行常人不能行之事吧。

希望你我一般的普通人,通过不断地锤炼,也能慢慢建立起不被轻易打破的“我的世界”,享受那个世界里独有的安宁和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外界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