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是高中那会的事

我形成早起的意识,还是因为考上高中那一刻。

我在想,好不容易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就告诉自己:“润雪,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的大学”。

其实我从小就一个清华北大梦,虽然这个梦想有点遥远,至少也要考上一个重点大学。

那时候的我,就特别想出省,特别想去更大的城市看一看,去去大城市工作发展,怀着这个梦想每天都特别刻苦,沉迷于学习。

01 高中是“学痴”

此称呼在之前公众号文章《影响我一生的四大班主任》中提过,是高中班主任许老师对我的特别称呼,记忆犹新。

许老师说我:不是班上成绩最好的,而是班上最刻苦的学生。

从高一开始,我就有危机感,突如其来的压力,一个班级七八十人,全校二十个班,也有1500人左右,我想冲刺前两百,可望不可及,压力三大。

高一下学期,文理分科,因为物理一次统考,只考了24分,全班最低,原本已报文科的我毅然决定改成文科。

注意力集中理科复习上,与文科尖子班擦肩而过。

分科后,科目少了很多,压力变小。

我开始早出晚归,在我的学习中,竟然也可以用“早出晚归”来形容。

比室友起得早,比室友睡得晚。

天不亮就起床收拾,几分钟的时间,洗漱完就去教室,出门时室友都还在睡觉。(感谢高中室友的支持和不杀之恩)

五点半起床,五点五十到教室,每天啃两个馒头,就开始学习背知识点。

晚上九点下课,原本贪吃的我,很少去食堂买夜宵,看着室友吃,真香。

不是我不吃,而是为了节约时间,选择不吃。

我回到寝室,总是迅速收拾好,待在床上。在微弱的灯关下刷题,一战就是凌晨十二点甚至到一点。

那个时候的我,像打了鸡血,早起晚睡,每天早晨闹钟一响,就会起床,不会赖床,连周末都不放过自己,总是一个人早早去教室学习、看书。

高中时刻,真是一场孤独的旅行,一做就是四年,第一次高考失利,考了499,没有选到合适的学校。

再高考,考了516分。

因为心态不好,状态不好,学习压力大,与梦想遥不可期,考了一个二本院校。

很佩服当时的自己,想做的事就有一股劲,想把所有时间投入其中。

早起的意识就这样形成了,我喜欢五点半的天空,专注、冷静,安静没有人打扰。

02 大学是“异类”

原本考上大学,可以放松了。也是老师常说的:考上大学,你就轻松了。

其实根本不是,各自社团面试,才发现自己是井底之蛙。

未脱离高中学习的状态,还是早早的汽车,去教室学习,主要是练习自己的普通话。

大一,我依旧很早起床,五点半就起床,六点准时参加一个英语俱乐部。

大学,我没有选择安逸,成为寝室和班级的异类。

我参加各自社团面试,大二花钱参加校外培训,接触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我变得更加折腾。

大学,早起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早上是我精力最好的时刻,我知道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了,需要提升各自能力。

大学三年,我真的各自折腾,参加培训学习、组织活动、举办线上线下分享会、喜欢旅行、爱上阅读、坚持复盘、喜欢记录心情……

在大学,很多成了我的第一次~

从大二开始早起打卡,已经坚持823天,中途有过剪短,但是早起意识一直刻在脑中。

早起,我喜欢阅读、练习演讲,现在专注写作和阅读,增加自己的一项硬本领—写作。

早起做的事,一天两天见不到效果。

就如张萌导师说的利用1000天小树林计划,每天早起两三个小时练习硬本领,用10000小时定律,坚持就会有结果,不会成为王者,也会成为强者。

03 假期的“懒虫”

在大学里,大一大二我似乎没有假期,因为都在外面参加培训或者实习,很怀念那段时光,努力、充实、幸福。

疫情,大三寒暑假、大四寒假,我待在家里,假期成了我的恶魔。

刚回来的一段时间,我潜意识会熬夜,一觉睡到自然醒,醒来就是八点半,收拾起床吃个早餐,就是十点。

这样的生活,持续就是半个月。

还好自己能够及时刹车,喜欢早起的清晨。如果我回家所有早晨都这样,每天晚睡晚起,我就会有满满的罪恶感,甚至觉得自己这么差,还一天睡觉。

我开始调整状态,做计划,改闹钟,早休息。

选择早起,我开始写作阅读,持续输入输出。

不知道早起后干什么,那就用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养成阅读的习惯。

早起,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告诉自己,今天开始,每天坚持六点以前起床,做早起的践行者,把它做到极致。

余生,靠近自律的人,也把自己变成一个自律者。互相鼓励,并肩向前,愿你我成就优秀的对方,遇见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早起,是高中那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