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书》:中国古人把“历史”叫作“春秋”,因为庄稼春生秋熟,春生相当于历史之因,秋熟相当于历史之果

↑↑关注我们

每天看书摘

《时间之书》作者:余世存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走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生物界调时、定时的能力是其存在的先天本领,定时是生物调节自身生命活动使之按照一定的时序起动、进行和终止的过程。

书中把每一个节气都祥尽的道来,节气的由来,节气相对应的物候,关于每个节气的诗歌,人文历史都有描述。同时,在每个节气,对身体的影响,和人类应注意的事情都有概述,称的上是时间的一部自传。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文明的独特贡献。农民借助于节气,将一年定格到耕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农作物生长,收藏的循环体系之中,将时间和生产、生活定格到人与天道相印相应乃至合一的状态。

精选书摘

1.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2.中国古人把“历史”叫作“春秋”,因为庄稼春生秋熟,春生相当于历史之因,秋熟相当于历史之果,春来秋去的循环就是时间,而时间的循环就是历史。

3.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4.中医认为,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春寒料峭,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要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同时,还要预防“倒春寒”。

5.苦味是夏天的本味,是南方的本味,也是青春的本味。青春需要吃苦,夏天需要吃苦,南方食物有苦味之底蕴,往往要加上糖以中和提鲜。相对应的,春天(东方)的本味是酸,秋天(西方)的本味是辛辣,冬天(北方)的本味是咸;生命在时空坐标里要深味当下的本质。这是时空的逻辑,是生命的逻辑。

6.董仲舒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刑、罚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天意是“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后刑”的,所以应当春夏行赏,秋冬行刑。《周礼》是中国最早关于制度安排和设计的著作,书中把掌管刑罚的司寇称为“秋官”。

7.气象资料证实,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

8.寒露时节中,有一个节日,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九”在易经中是阳数,九月初九正好是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又称“重阳”或者“重九”。九九之说,在中国文化中极有意义,九九归一,有归根到底之意;九九八十一,象征终极。物极必反,九是阳盛到极点,再往下便要回到一,九九重阳相逢在这样的意义上既是大吉又是大不吉。

9.夏天众多的食材中,姜可能是最为重要的。“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男子不可百日无姜”。孔子即有名言:“不撤姜食,不多食。”

10.乾隆皇帝有一天早朝,无意中跟大臣闲聊,问起他们早饭时都吃了些什么,其中一位大臣回答说自家家境不怎么富裕,只随便吃了几枚鸡蛋。乾隆听了却是大吃一惊,倒吸一口凉气:“天哪,一枚鸡蛋要十两银子,朕都不敢多吃,你还哭穷!”到光绪帝时期,宫廷的鸡蛋进价已变成三十两银子一枚,其实市场上才卖三四个铜板。

11.在古人眼里,如果大雪节气里寒号鸟还在啼叫,国内就有妖言惑众;如果老虎此时仍不交配,那说明军队里的将帅不和睦;如果马蔺草不长出来,那么就有官员专权的现象发生,还有人认为,“荔挺不出,则国多火灾”。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之书》:中国古人把“历史”叫作“春秋”,因为庄稼春生秋熟,春生相当于历史之因,秋熟相当于历史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