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小火炉

冬天又到了,家家户户把蛰伏了一年的取暖设备打扫打扫,重新披挂上阵。

简单点的有电热油汀、电暖器、空调,奢侈点的有电锅炉、地暖、暖气片,帮助人们渡过难捱的寒冬。

不过这些现代化的取暖设备好是好,但是总感觉少了些人文的趣味。至少和我儿时记忆中的小火炉相比是如此。

上小学的时候,3、40个小朋友一个大教室,空旷的很,一到冬天,尤其觉得冷,水泥地板,冷的直跺脚,教室里也没什么取暖设备,全靠自己解决取暖问题。

所以那时候的我们,流行自制小火炉,带到教室里取暖。小火炉一般用铁皮桶来制作,最好的材料便是装麦乳精,或者奶粉的铁桶,在接近桶底的三分之一处用铁钉扎一圈眼,然后用细铁丝穿进去,穿羽毛球拍般,织就一个网状结构,用来承载木头块,或木炭,网底下,在铁桶壁上开个四方的小口来通风,最后在桶的上沿钻两个小孔,装个铁丝的提手,这小火炉就大功告成了。

接着就是找燃料了,木炭最好不过,不过不太经常寻的到,碎木头块、枯树枝是常见的燃料,上学、放学的路上,经常可以见到,在路旁有事没事捡木头、枯枝败叶的小朋友。

点炉子是稍微有点难度的,一般要弄点废纸在炉底引燃,碰上不太好着的木头,有可能废纸都烧完了也点不燃,有经验的要莫在家里炉子上先把木头烧烧再放到小炉子里,要么从别的小朋友已经着了的炉子里借几块已经着的料来做底。

底料有了后,就好办多了,加上别的生木材,在通风口吹吹气,不一会炉子便着的红红火火,有的时候烟气大,怕熏着眼,小伙伴们独创了一个绝技,就是拎着提手,抡起来小火炉做圆周回环运动,让通风口正对着灌风的方向,3、5圈之后,火就很旺了。

那时候整个班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小朋友有小火炉,在木书桌侧边上钉一个钉子,炉子就挂上去,至少上课的时候手不会冷了,需要写字的时候,写一会,烤一会,倒也暖和的很。

不过也有的小朋友,玩火玩上了瘾,要么上课的时候开小差拨弄火炉,忘了听老师的讲解,要么不小心放了新的木料在炉子里,搞得教室乌烟瘴气,惹来老师一顿臭骂。

下课的课间时光,这小火炉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乐趣,大家要么在一起,比一比谁的炉子火着的旺,要么一块交流交流制作炉子的新技艺,或者一块瞻仰一下某个同学用稀罕的奶粉桶做的炉子,引来大家一阵羡慕。

记得有一次,有个同学还突发奇想,从家里带来了个锅铲,外加一个生鸡蛋,想自制炒鸡蛋,把锅铲当锅放在炉子上烧热后,鸡蛋磕进去,结果转瞬间鸡蛋就糊了锅,小伙伴们不知道炒菜要放油,没准备油,活生生的看着鸡蛋变成了黑蛋,一小伙伴不甘心,吃了一点,苦的连连吐舌头。

话说这小火炉的幸福时光也没持续几年,上了初中大一点了,就没人再像小孩一样玩这个东东了,自己做的小火炉要么送给了大院里的小朋友,要么被当做废铁卖了换了钱,不过这段小火炉带给我们的快乐却永远的留在了记忆深处,挥之不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忆中的小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