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一部荒诞悲喜剧

图片发自App

《兄弟》是余华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语言荒诞,荒诞到让人以为他是在凑字数;故事悲情,悲情到眼泪不听使唤,眼睛像是吸了水的海绵;文字间点缀着笑点,可以让你嘴角含笑,忍俊不禁。

都说它被誉为中国的弥尔顿《失乐园》,这让我错把它当成了渡边纯一的《失乐园》。全书七十多章,有一大半的章节都充斥着不雅词汇,男女之事以及婚外情,这让我习惯性地想到了反三俗。但看完全书,让我对它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全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小说的主人公李光头的父亲不光彩的去世,以此为契机,让李光头的母亲李兰遇到了兄弟中的另一个人宋刚的父亲宋凡平。几年后宋凡平的妻子过世,宋李两家结为连理,李光头和宋刚成为了异性兄弟。文革时期,宋凡平遭到迫害,两个孩子相依为命,同甘苦共患难,形成了强过亲兄弟的羁绊关系。下部,两兄弟长大成人,爱上了同一个女人林红。林红青睐于宋刚,与其成了家。而李光头为此进行了结扎,欠了一屁股债,被社会所抛弃。从此两兄弟分道扬镳,各过各的生活。二十年后,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激流涌进的李光头成为了刘镇首富,与美女林红发展了婚外情;宋刚却是穷困潦倒,疾病缠身,最终卧轨自杀。

本书横跨文革与改革开放两个时期,对一个南方小镇中不同民众在两种历史时期中的适应,冲击,彷徨,奋斗进行了讽刺式的刻画。书中语言荒诞,如以下这段:

三个傻子听到李光头说完了话,唯恐落后于他人,抢先鼓掌了。五个聋子不知道李光头说了些什么,傻子鼓掌了,他们立刻跟进。四个瞎子胡乱追随潮流,也在使劲鼓掌。两个瘸子觉得刚才的话似乎不应该鼓掌,可是众人鼓掌,自己不得不鼓掌。

这样的语言比比皆是,和作者的另一部作品《许三观卖血记》如出一辙。

人物语言粗俗不堪,很符合时代特点与人物特色。如:

「两个关剪刀叫道: “要把你这个地主剪成一个没屌的地主婆。” 」

再如:「然后余拔牙露出一付革命挣钱两不误的嘴脸,伸出手要钱了:“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拔掉一颗革命的牙,要付一角革命的钱。” 」

本书首次出版于2005年,所述年代微有些久远。前半部将余华另一部作品《活着》的煽情元素代入进来,让读者无不伤感,似乎是个悲剧;而后半部却是在讲一出闹剧,读者像是一直处于上帝视角俯瞰这个小镇和这些演员。从整体来看,语言充满诙谐,荒诞,讽刺,又像是一出喜剧。无聊的话推荐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兄弟》:一部荒诞悲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