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要为孩子立界线?

79052678440860347.jpg

我们都期待,对方是有界线感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你会期望你的员工是一个有界线感的人,因为你知道,他是一个对自己部门的事情负起责任的人,并且有很好的担当。
如果你是一个妻子,你也会期望你的丈夫是一个有界线感的人,因为你知道,遇事他会反省自己,勇于担当家庭的责任,是一个好丈夫,也会是一个好爸爸。
可以说,你打交道的人,是一个有界线感的人,真的是太重要了。

所有的成人的性格和行为,都是从小时候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就有责任,从小培养孩子的界线感。
可是你知道,为什么父母,就有责任为孩子立界线呢?这要从做父母的三重身份开始说起。

父母的三重身份

做父母的,有三重身份。

一、父母是孩子的资源提供者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无所有,吃的喝的,都需要我们父母提供给他们。
但是,在这给予和接受的过程中,如果做父母的处理不当,就很可能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后果。比如说,如果父母过多的给予,就会使孩子养成予取予求的习惯,觉得给他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长大后,更加变本加厉,不懂得感恩,伸手就要,觉得给他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自然,当他来到社会,就会到处碰壁。但是,如果对资源的给予太吝啬,孩子又可能变得小气,缺乏安全感,长大后可能对物质特别的贪恋。

很普遍的一个例子是,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比较好,对孩子买玩具,经常都听之任之。大部分孩子,当他来到玩具店,都会卖不动腿,撒泼滚地,使出一切招数,就是为了得到玩具。但是,再多的玩具,其实都满足不了他的胃口。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能够使用“立界线”这种方式,就会对孩子培养起一种买玩具有节制的概念。简单来说,比如,你可以给孩子立规矩,告诉他,只有过节的时候,特殊的日子,他才有得到玩具的权利。其他时候,只能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才可以奖励玩具。
这样一来,当孩子心中有了这样的规矩,他就会有节制。并且做父母的,要严格的按照立的规矩来做。孩子做到了,表扬他,夸奖他。孩子没有做到,可以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失去一次买玩具的机会。
当然一开始,孩子会挣扎,但是,只要做父母的坚定,在几次哭闹后,当孩子发现他的哭泣或者撒泼没有办法达成他的愿望,就会自然停止,转而遵守你们之间的约定。

再比如说,很多孩子从小,老人喜欢追着喂饭,那其实也是没有界线感的问题。因为,大人把吃饭这件事,变成了父母的事情,似乎是父母求着孩子吃。老人经常会说他们那个年代的事情,是的,在那个大家都吃不饱的年代,哪有追着喂的事情,孩子抢还来不及呢!
所以,吃饭这件事,要给孩子树立的“界线”就是,吃饭是你的事情,如果这顿不好好吃,就得饿肚子了。大人很好的执行,如果不好好吃,就得饿肚子。
当然,这个过程中,父母也需要一些智慧,不能太死板。因为大人,也有吃不下饭的时候。如果太僵化,就变得不近人情了。

所以,父母,作为孩子资源的提供者,要为孩子树立一些基本的“界线感”,让他们懂得,父母给的东西,并不是可以随便得到,立好规矩,有节制的给予和接受,孩子们长大后,才能理性的认识和面对物质。

二、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

监护人对孩子有法律上的责任,职责就是守护和保卫孩子。

孩子生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懂得自己的行为,会为他们带来什么后果。他们需要自由,让他们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探索世界,同时,他们也需要一道安全线,让他们能躲过危险,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发展自我的能力。

自由和安全,如何能够达到很好的平衡?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能很好的设置“界线感”,就能帮助孩子在探索的自由中,让孩子得到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

举个例子。游泳池里,一般都有深水池和浅水池。这个区别,就是为孩子建立的界线感,太小的孩子,把他们放在浅水区,并让他们懂得不能去深水池,就能在浅水池里得到相对的安全。深水池和浅水池,就是一种界线。

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个男孩,跟随父母到一个远房亲戚家去玩。这个亲戚家里,有一架钢琴。大人们在那里聊天的时候,这孩子竟然拿着一杯水,倒进了钢琴里面。大人发现了后,孩子说自己是在洗钢琴。孩子的父母非但没道歉,还一个劲的给孩子开脱,说什么孩子还小,他只是觉得好玩。这位主人也没说什么,自己把钢琴拆开,一边用吹风机吹,一边还夸奖孩子,说他真乖,爱劳动,钢琴洗的真好。

后来,孩子的父母带孩子去商场玩,男孩如法炮制,竟然把可乐倒在了一架放在大厅的钢琴上。可是,这可不是一架普通的钢琴,是价值60万的三角钢琴。最后再三沟通,孩子的父母赔了商场20万。这个时候,父母还可以只是说两句,就为孩子开脱了么?

如果当时在亲戚家,就告诉孩子,是不能这么洗钢琴的,告诉他后果,并且给予他一定的惩罚,他这么干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很多。

再举个例子,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给他们适度的自由,比如他们开始有自己社交的空间,希望去同学家玩,去开Party。父母不能剥夺他们的这种社交权利,但如果很晚回家,又会担心孩子的安全。这个时候,如果让孩子内心有界线感,约定好,9点之前必须回家。准时回家,以后才有的玩。否则,将失去这种权利。明确了规则,孩子就会有时间观念,并且理解父母的用意。

所以,做好孩子的监护人,让他们有界线感,知道事情的后果,而不是以自由和探索的名义,让他们无法无天。当他们长大后,也才能适应社会的规则。

三、父母是孩子的管理人

孩子需要学习知识和技能,为他们以后步入社会,成为独立的人做准备。父母作为管理者,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帮助孩子达成目标。

比如说,孩子一般都不愿意做家务,当父母制定一定的规则,帮助孩子建立这种“界线”,把做家务纳入自己的责任,是孩子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像整理自己的房间这类事情,父母帮助孩子建立这种意识,这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父母的事情。孩子是房间的主人,要负责内部清洁和整理工作。

在比如说,很多孩子每天早上,上学迟到这件事,让大多数父母都非常的头痛。一遍遍的催,孩子仍像一个蜗牛一样,慢慢腾腾,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所以,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建立这一点“界线”意识,上学迟到,是他们的事情,父母不会觉得丢人,被老师批评的事情是孩子自己。

孩子学习任何的技能和知识,都必须给他们建立这样的“界线”,分清什么是自己的事情,做事具有主动性。

所以,作为孩子的资源提供者、监护人和管理者,父母需要负起责任,从现在开始,树立好“界线”,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父母要为孩子立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