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游记(3)

2017年7月3日

        今天的天气没有昨天晴朗,有点阴天。早上来到阳台,一阵阵风吹过,不禁让我打了个寒战。早就听说这边早晚温差大,如今,我有了切实的体会。今天是丝路之旅的第三天,还没有遇到一场真正的雨呢,看来准备的雨衣派不上用场了。

        今天我们在嘉峪关要参观三个景点: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和天下第一墩。而下午要去往敦煌,大段的时间要在大巴车上度过。

        嘉峪关关城游览时间为2小时,短短的两小时,我们也只能走马观花看一看了。经过一条种满柳树的人行道,我们正式到达了景点门口。1961年3月,嘉峪关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天下雄关”之称。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里所有的建筑古香古色,带给人们一种宁静的美感。我紧紧跟着讲解员,倾听她讲的故事和历史。其中有一个故事名叫“击石燕鸣”: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两燕出关,日暮,雌燕先归,及至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之声,也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击墙有“啾啾”的燕鸣声。于是人们在出关时都会来这里敲击墙壁,要是能听到“啾啾”的燕鸣声,就表示此次出行能平安回来;将军在出关打仗时,他的家人也会来这里敲击墙壁,祈祷将军平安回来。好奇的我拿起石头,使出浑身力气敲击石头。石头碰撞的声音极其响亮,“砰砰”声中好似也夹杂着“啾啾”的燕鸣声。

图片发自App

      古人在建造这些城墙时,需要很多人去搬砖。为了方便,聪明的古人想出了各种办法:建造一个斜坡,往上倒水,使上面出现一个冰道。然后把建筑材料滑下去;利用山羊擅长爬山的技能,把砖放到山羊身上,以便运输。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减轻压力,还加快了工作效率。古代人如此有智慧,让人佩服。

        不仅如此,人们在建设城墙时,还细心的做了可放灯的地方。在2003年,人们为了保护这个景区,在城墙下方建了排水口。正因为这样,在645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看见保护完好的关城。

图片发自App

        在参观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卖“关照”的店。“关照”在古时候是通行证的意思。原来,“关照”一词是来自嘉峪关,还真长了知识。

图片发自App

        下一站,我们到达了“悬壁长城”。作为北京人,我却从没亲自爬过长城,甚至没见过长城,真是很对不住自己。这次,来到几千公里外的嘉峪关,我定要弥补这样的缺憾。这段长城,我们需要爬到山顶,到达烽火台。体力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我天生恐高。此时,爬上顶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侈和挑战。远远望去,悬壁长城犹如一条长龙盘在山间,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我跟随着大部队,心情忐忑地往上走。

图片来自同学

        刚开始很简单,大部分都是平地。可到了后面,那滋味就不好受了。不到半山腰,楼梯就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和一位同学手拉手,开始往上爬。右边用黄土做成的扶手,高度也就及我的肋骨那里。我往外瞟了一眼,让我腿不禁软了一下,“好高啊!”我心里喊到。不过好在有同学的鼓励,我在长城上走走停停,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自我。在无数次的努力下,我登上了第一个我人生中的烽火台。休息片刻,我和同学继续往前走,准备到达第二个烽火台。我们开始喘气,小腿越来越酸痛。为此,我们补充了水分。之后,休息过后的我们又继续走在这条艰难的路上。

        “好美啊!”没错,我已经在第二个烽火台上了。望向远处的美景,一切汗水都得到了回报。李老师为我们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照了许多相。

图片发自App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再返回的路中,我的双腿发软发抖。但是我用欣赏美景的方法,来转移我的注意力。就这样,我一步一步地走下了山。

        今天在这个景点中,我战胜了自己的恐高症。主要想感谢同学们的鼓励和陪伴,谢谢你们!

图片发自App

        最后一个景点,是天下第一墩。我在那里体验了玻璃栈道,看到了第一个烽火台。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游览结束后,我们便登上了去往敦煌的大巴车。五个小时的车程,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写游记。茫茫的戈壁难、战胜自我的长城攀、高远明朗的蓝天,瓜州那哈蜜瓜的香甜……一切都那么美好,让人久久回味。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甘肃游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