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从10月14号到今天,呆在家里整整二十天了。在这二十天里,心情从一开始的高兴转变为现在的小焦虑,都是疫情而起。
记得10月11日下午学校通知第二天开始网课时,说是三天网课(10月12—14日)。当时很高兴:上了四天班,终于可以再休息几天了。所以后来当领导通知后勤人员12日继续到学校上班时,我还有点不乐意。可是只上了两天班,13号晚上就通知不让再去了。同时社区里也发通知,从14号开始所有的人不让出门。
可是没想到,10月14号—11月4号,整整20天了,不让出门,也没有消息,只是每天做核酸,做核酸……,时间长也不要紧,主要是疫情变幻寞测,消息不明朗。
实际上,我也是个能宅在家里的人,呆在家里,每天也挺充实的。除了日常的饮食起居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充实自己,还是挺有收获的。
居家的第二天,我就给自己订了一张作息时间表。清早六点半起床,起床洗漱,准备早餐;7点半下楼做核酸;上午八点半到九点开始读诗、看书,上午的时间匆匆而过。
午休后读书、锻炼身体,晚上抄写读书笔记、写点东西和朋友聊天;夜深的时候,再看一部外国大片,一天过得挺充实的。
平时上班早出晚归,很少享受家里的太阳。当下,秋高气爽,阳光普照,午后坐在阳台上,晒晒后背,享受阳光沐浴,感到很惬意。
看书的间隙,望望窗外,满眼皆秋色,姹紫嫣红;只是寂静的街道,人烟稀少,多少有些惆怅,悲秋的情绪悄然而来…
二十天来,读完了《一个人的朝圣》、《五百年来王阳明》、《唐诗鉴赏辞典》100页、《读者》三本等,收获还是挺大的。
看似一天天这样度过,其实我最关心的就是疫情变化。每天最先看的消息就是本市的确诊病例数量,之后的心情就随着这数字的变化而起伏不定。除了官方公布这些数字外,有时候也从朋友圈的信息里一些消息,和同事朋友聊天,大家都有同样的感觉:确诊病例并不多呀,为什么大家都在家封着呢?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郑州这一拨疫情突然,诡异,混乱,两眼一抹黑。随时随地多点散发,对可防可控不是一句口号就能阻断的。
一周又一周,每到周日下午,学校里就会发通知,告知老师家长下周继续上网课。即使不发也知道,目前这样的情况,肯定是不能返校了。
一个静默,简简单单,但也是奈之举。多少人的焦虑,停业,房贷,上学,看病,柴米油盐,生活完全被打乱了。
面对生活的难题,怎么办?
总有那么一些自以是高人的人,动不动指责这个人不行,那个人不行,你们谁行,你来做做看,看你行不行?
我们虽然看不到,但也能想象到,这疫情的背后有多少逆行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和一大帮保民生的人员们在这个城市里穿梭着、工作着,他们不能回家,逆行奋战。我们虽然不能外出,在家里呆着,还有什么理由对他们指手划脚呢?
当务之急,只有让损失最小化,团结一致,战胜疫情。而不是在那里追究责任,显示自己的能耐。科学防控,尽量尽力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秩序。
终于,到了十月下旬,一些消息称有些小区官宣解封,总觉得底气不足。
到了10月底,见到曙光了,郑州市发布第152号文件,低风险的小区的小区可以陆续解封。11月1号,有不少朋友发消息他们小区解封了。真是一个好消息!
昨天下午,郑州市召开了疫情防控情工作会议,会上,有关领导公布了这波疫情的源头及传播渠道。它是一个新的病毒变异所致,隐匿、传播速度快。打个比喻:病毒开的是宝马,我们坐的是拖拉机,我们的速度赶不上病例的传播速度,造成了这一次疫情难以控制。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这波怡情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目前有六成的小区已经解封,我们的城市将会重新焕发生机。
听到这样的消息,市民们算吃了一颗定心丸,重返职场的希望就在眼前。
其实,无论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自己,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