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在浏览器输入url后发生了都发生了什么

一个页面从输入 URL 到页面加载显示完成,这个过程中都发生了什么?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 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URL并按下回车。
  2. 浏览器查找当前URL是否存在缓存,并比较缓存是否过期。
  3. DNS解析URL对应的IP。
  4. 根据IP建立TCP连接(三次握手)。
  5. HTTP发起请求。
  6. 服务器处理请求
  7. 浏览器接收HTTP响应。
  8. 关闭TCP连接(四次挥手)。
  9. 构建DOM树, 渲染页面。
    接下来对其中几个步骤展开说一下

1. URL

输入URL后,会进行解析(URL的本质就是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一般包括几大部分:

  • protocol,协议头,譬如有http,加密的https,ftp等
  • host,主机域名或IP地址
  • port,端口号(通常端口号不常见是因为大部分的都是使用默认的端口所以隐藏,如HTTP默认端口80,HTTPS默认端口443。)
  • path,目录路径
  • query,即查询参数
  • fragment,即#后的hash值,一般用来定位到某个位置

其他面试官可能问的知识点:同源策略,跨域的问题(待补充)

2.缓存

根据下图的逻辑,判断是直接使用缓存内容还是重新向服务器请求资源

前端——在浏览器输入url后发生了都发生了什么_第1张图片

                                                     缓存.png

3.DNS域名解析

我们知道在地址栏输入的域名并不是最后资源所在的真实位置,域名只是与IP地址的一个映射。网络服务器的IP地址那么多,我们不可能去记一串串的数字,因此域名就产生了,域名解析的过程实际是将域名还原为IP地址的过程
首先浏览器先检查本地hosts文件是否有这个网址映射关系,如果有就调用这个IP地址映射,完成域名解析。
如果没找到则会查找本地DNS解析器缓存,如果查找到则返回。
如果还是没有找到则会查找本地DNS服务器,如果查找到则返回。
最后迭代查询,按根域服务器 ->顶级域,.com->第二层域,baidu.com ->子域,www.baidu.com的顺序找到IP地址。

4.TCP连接

在通过第一步的DNS域名解析后,获取到了服务器的IP地址,在获取到IP地址后,便会开始建立一次连接,这是由TCP协议完成的,主要通过三次握手进行连接。

  • 第一次握手: 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eq=x)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 第二次握手: 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x+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eq=y),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 第三次握手: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y+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TCP连接成功)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完成三次握手,客户端与服务器开始传送数据。

前端——在浏览器输入url后发生了都发生了什么_第2张图片

 

                                TCP三次握手.png

5. 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

完整的HTTP请求包含请求起始行、请求头部、请求主体三部分。

前端——在浏览器输入url后发生了都发生了什么_第3张图片

http请求.png 

常用的请求头部(部分)

Accept: 接收类型,表示浏览器支持的MIME类型
(对标服务端返回的Content-Type)
Accept-Encoding:浏览器支持的压缩类型,如gzip等,超出类型不能接收
Content-Type:客户端发送出去实体内容的类型
Cache-Control: 指定请求和响应遵循的缓存机制,如no-cache
If-Modified-Since:对应服务端的Last-Modified,用来匹配看文件是否变动,只能精确到1s之内,http1.0中
Expires:缓存控制,在这个时间内不会请求,直接使用缓存,http1.0,而且是服务端时间
Max-age:代表资源在本地缓存多少秒,有效时间内不会请求,而是使用缓存,http1.1中
If-None-Match:对应服务端的ETag,用来匹配文件内容是否改变(非常精确),http1.1中
Cookie: 有cookie并且同域访问时会自动带上
Connection: 当浏览器与服务器通信时对于长连接如何进行处理,如keep-alive
Host:请求的服务器URL
Origin:最初的请求是从哪里发起的(只会精确到端口),Origin比Referer更尊重隐私
Referer:该页面的来源URL(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请求,会精确到详细页面地址,csrf拦截常用到这个字段)
User-Agent:用户客户端的一些必要信息,如UA头部等

6.服务器处理请求

服务器端收到请求后的由web服务器(准确说应该是http服务器)处理请求,诸如Apache、Ngnix、IIS等。web服务器解析用户请求,知道了需要调度哪些资源文件,再通过相应的这些资源文件处理用户请求和参数,并调用数据库信息,最后将结果通过web服务器返回给浏览器客户端。

前端——在浏览器输入url后发生了都发生了什么_第4张图片

7. 浏览器接收服务器的响应结果

服务器在收到浏览器发送的HTTP请求之后,会将收到的HTTP报文封装成HTTP的Request对象,并通过不同的Web服务器进行处理,处理完的结果以HTTP的Response对象返回,主要包括状态码,响应头,响应报文三个部分。
状态码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 1xx:指示信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 2xx:成功–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理解、接受。
  • 3xx:重定向–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
  • 4xx:客户端错误–请求有语法错误或请求无法实现。
  • 5xx:服务器端错误–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
    响应头主要由Cache-Control、 Connection、Date、Pragma等组成。
    响应体为服务器返回给浏览器的信息,主要由HTML,css,js,图片文件组成。
    常用的响应头部(部分):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服务器端允许的请求Headers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服务器端允许的请求方法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服务器端允许的请求Origin头部(譬如为*)
Content-Type:服务端返回的实体内容的类型
Date:数据从服务器发送的时间
Cache-Control:告诉浏览器或其他客户,什么环境可以安全的缓存文档
Last-Modified:请求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
Expires:应该在什么时候认为文档已经过期,从而不再缓存它
Max-age:客户端的本地资源应该缓存多少秒,开启了Cache-Control后有效
ETag:请求变量的实体标签的当前值
Set-Cookie:设置和页面关联的cookie,服务器通过这个头部把cookie传给客户端
Keep-Alive:如果客户端有keep-alive,服务端也会有响应(如timeout=38)
Server:服务器的一些相关信息

如下图是对某请求的http报文结构的简要分析

前端——在浏览器输入url后发生了都发生了什么_第5张图片

 

8. 关闭TCP连接或继续保持连接

通过四次挥手关闭连接(FIN ACK, ACK, FIN ACK, ACK)。

前端——在浏览器输入url后发生了都发生了什么_第6张图片

 关闭TCP连接-四次挥手.png

  • 第一次挥手是浏览器发完数据后,发送FIN请求断开连接。
  • 第二次挥手是服务器发送ACK表示同意,如果在这一次服务器也发送FIN请求断开连接似乎也没有不妥,但考虑到服务器可能还有数据要发送,所以服务器发送FIN应该放在第三次挥手中。
  • 这样浏览器需要返回ACK表示同意,也就是第四次挥手。

 

9. 浏览器解析html,js ,css, 并渲染页面

浏览器需要加载解析的不仅仅是HTML,还包括CSS、JS。以及还要加载图片、视频等其他媒体资源。

浏览器通过解析HTML,生成DOM树,解析CSS,生成CSS规则树,然后通过DOM树和CSS规则树生成渲染树。渲染树与DOM树不同,渲染树中并没有head、display为none等不必显示的节点。

要注意的是,浏览器的解析过程并非是串连进行的,比如在解析CSS的同时,可以继续加载解析HTML,但在解析执行JS脚本时,会停止解析后续HTML,这就会出现阻塞问题,关于JS阻塞相关问题,这里不过多阐述,后面会单独开篇讲解。

前面有提到http交互,那么接下来就是浏览器获取到html,然后解析,渲染

  1. 解析HTML,构建DOM树
  2. 解析CSS,生成CSS规则树
  3. 合并DOM树和CSS规则,生成render树
  4. 布局render树(Layout/reflow),负责各元素尺寸、位置的计算
  5. 绘制render树(paint),绘制页面像素信息
  6. 浏览器会将各层的信息发送给GPU,GPU会将各层合成(composite),显示在屏幕上
    如下图:

    前端——在浏览器输入url后发生了都发生了什么_第7张图片页面渲染.png前端——在浏览器输入url后发生了都发生了什么_第8张图片

 DOM树.png

 前端——在浏览器输入url后发生了都发生了什么_第9张图片

 CSSOM树.png

 

  • 在浏览器还没接收到完整的 HTML 文件时,它就开始渲染页面了,在遇到外部链入的脚本标签或样式标签或图片时,会再次发送 HTTP 请求重复上述的步骤。在收到 CSS 文件后会对已经渲染的页面重新渲染,加入它们应有的样式,图片文件加载完立刻显示在相应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触发页面的重绘或重排。这里就涉及了两个重要概念:Reflow和Repaint。
  • Reflow,也称作Layout,中文叫回流,一般意味着元素的内容、结构、位置或尺寸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计算样式和渲染树,这个过程称为Reflow。
  • Repaint,中文重绘,意味着元素发生的改变只是影响了元素的一些外观之类的时候(例如,背景色,边框颜色,文字颜色等),此时只需要应用新样式绘制这个元素就OK了,这个过程称为Repaint。
  • 所以说Reflow的成本比Repaint的成本高得多的多。DOM树里的每个结点都会有reflow方法,一个结点的reflow很有可能导致子结点,甚至父点以及同级结点的reflow。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端,html5,javascript,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