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慈禧太后如果不掌权,光绪皇帝能够带领清朝走向富强吗?

很多人认为,慈禧太后是保守派,不支持变法,在对外交往中,干尽了丧权辱国的“勾当”,对清朝的屈辱和最终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慈禧太后在诏书中说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更是把自己的“奴才嘴脸”暴露的淋漓尽致,遭到无数人的反感和憎恨。

戊戌变法中,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更是发动政变,软禁光绪帝,清政府失去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戊戌变法,也为后人所惋惜。

那么,如果没有慈禧太后掌权干预,光绪帝能带领清朝富强吗?

答案是否定的。

其一,慈禧太后并非“油盐不进”,也只懂得屈辱。

说起慈禧太后,大多是反面,顽固保守,不思进取,把清政府带进了深渊。

但是,慈禧太后并非一无是处。

比如,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时,咸丰帝要逃亡热河,当时还是懿贵妃的她极力谏阻,请求咸丰留在北京,继续抵抗。为此,她触怒了咸丰,差一点引来杀身之祸。奕䜣与英法联军签订《北京条约》,懿贵妃深以为耻,劝咸丰废约再战。因为咸丰病危,只好作罢。

咸丰皇帝死后,同治帝和后来的光绪帝年幼,慈禧太后两次垂帘听政,掌握清朝实权将近半个世纪。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运动开展的风生水起,慈禧太后虽是保守派,但并没有大力打压限制洋务运动。

长达三十多年的发展,清朝出现了中兴的势头,有不少历史学家把清朝同治帝时期出现的复兴局面称为同治中兴。而这,离不开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

至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阻止变法,也不全是慈禧太后的固执。在一开始,慈禧太后是赞成变法的,只是变法开始后,完全出乎她的预料,有失控的可能,慈禧太后开始反对光绪皇帝,并最终发动政变软禁了光绪皇帝。

其二,光绪帝没有那个能耐带领清朝富强。

清朝在慈禧太后的带领下并没有走向富强,屈辱一波接着一波,但如果清朝的掌舵人是光绪皇帝,就能富强吗?

这还真不一定。

光绪皇帝最大的作为,莫过于“戊戌变法”,这也是当时清朝的一个重要出路。但是,如果戊戌变法没有慈禧太后的干预,就一定会成功吗?

这很难。

从变法的效果和推进来看,光绪皇帝过于迅速,在变法准备上严重不足,短短百日,光绪皇帝几乎每日一诏,这种过于迅速、不切实际的变法方式,让百姓和官员手足无措,甚至根本就没办法实行。这也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慈禧太后没有干预,这种变法也很难顺利获得成功。

从个人能力来看,光绪皇帝远不如慈禧太后能力,光绪皇帝也很难带领清朝走向富强。

其三,大厦将倾,并非一人或数人之力可挽回,时势面前,个人总是被裹挟,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都不例外。

其实,不管是慈禧太后掌权还是光绪皇帝掌权,在当时情况下,都很难凭借几个人的力量挽救局势。

比如,慈禧太后对外宣战,并不是她个人的头脑发热,而是受到了朝臣的“裹挟”。从表面来看,是慈禧太后带领着清朝往前走,实际上是大家拥着她走。而当时,清朝中央政府中主战派占据上风。

再比如光绪皇帝,戊戌变法虽然也是光绪皇帝想要让清朝通过变法富强,但变法开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左右光绪皇帝,变法说变就变,没有过深的考虑。

变法的进行,很多是照抄照搬西方的模式,并不适合当时的清朝。而康有为等变法人士,大多是强于“理论”、段于实践的人。

当时的清政府要想真的变法富强,仅仅靠几个人的力量是万万办不到的,必须有一群人的支持,必须让国民意识苏醒。

对此,大家认为呢?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喜欢的朋友随手关注,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清史新考》,

《清史稿》。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朝慈禧太后如果不掌权,光绪皇帝能够带领清朝走向富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