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听途说”聊南昌

毫不掩饰的说,对于南昌,我还是蛮有好感的。

与朋友同行前往其家赣州做一调研,本来就对滕王阁向往已久,又刚好路过南昌,三人相商索性就在南昌停留一天,好好感受这座城市的风光,也顺便缓解一下旅途的疲倦。

也许是因为路上遇到的人或是车都知道去遵守交通公德,也许是因为路人肯热情地为我指路,初次见面我就能感受到这里的温情。南昌人的生活和我家乡的很像,站牌、路灯、学校、医院,再到人们的神态,这里的人既没有成都人那种不紧不慢的气定神闲,也没有长沙人那般追求速度的火辣,他们只是一点一点向前走,放不下生活的压力,却也不会为此而扰乱自己的步调。


坐上一辆公交车,不一会儿就到了万达广场,我们沿着大街小巷找着本地特色的美食,本地风味还未寻得,长沙的大香肠和臭豆腐倒是看到了好几家,湖南小吃的影响力和江西美食的兼容性都得以一览。随便吃了点晚饭充饥,我们就向滕王阁走去,三个人一边走一边回忆着王勃的《滕王阁序》,写的是文采斐然佳句层出,可惜就是背起来着实难了点。

还没来得及吟诵完全篇,夜间的滕王阁已经在视野的那边等着我们了,我赶紧拿起单反摁下快门,但不管怎样构图取景,我的镜头都不能将滕王阁精致的外观百分之一的美拍下来,江南三大名楼,光远看的构造便值得让我心驰神往了。

当然,中国的景点向来没有晚上开放的习惯,在远处稍加窥伺其夜色后,我们便只能返回酒店。一路上走去,抬头就是城市高楼繁华的灯光,这些霓虹灯向所有游人宣告着这座城市背后的底蕴,可与此同时,也透露出成百上千万人曾经乃至现在默默的疲劳与厌倦。

在华夏这片土地上的城市,除去些许还比较有特色可以换取旅游效益的文化“资源”外,其他的城市风格几乎可以称之为大同小异了。中国许许多多挂着名头的所谓“大城市”,都是这样,相同的灯光照着相同风格的建筑,相同的建筑旁边走着一群根本无心看这些景色的人。

第二天,我们在南昌特色的瓦罐汤和包子中开始了一天,瓦罐汤是极具南昌特色的一种汤,各种各样的瓦罐存在大缸里,将瓦罐口轻轻开启,便可尝到用耐心和时间熬出的汤,这种汤的味道不像那些勾兑出的速成品,用调味品欺骗人的味蕾,它是用心和光阴一点点熬成的,一口一口慢慢地喝下去,像是能喝出一个故事一般。包子也是,肉馅的包子不只有味道不输灌汤包的馅,还有仔细调选的火腿,至于到最后竟然吃到一个鹌鹑蛋,真的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

吃过饭后我们又来到了滕王阁,与晚上只能在远处观赏不同,此次前往我们拿着门票,像持着请柬赴宴一样正式登楼。或许是由于希望太高的缘故,一层一层往上走,反而叫人觉得不如晚上来的好看了。可能是因为之前去过同样正面临街背面靠水的长沙杜甫江阁,和内部排列大抵相同的仿古建筑,滕王阁并没激起我仰观文人古迹的瞻仰之情来。但它毕竟是天下名楼,此间风景还是让我流连忘返了很久。

写至此处,南昌公交车就不能不提了,一个城市的气质如何,风尚如何,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程度如何,都可以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中管中窥豹。第一次在这里坐公交车,我连塞好几次都没能把纸币塞进口里,当时我下意识的以为司机要破口大骂,谁知道司机笑着劝我甭着急,慢慢塞,在外地受了一年司机脾气的我简直上感动地热泪盈眶。

第二次坐公交则是看到了一位八十岁的老爷爷,尽管早已发髻斑白,但精气神还好的不行,在车上和旁边的老太太精神抖擞地讲养生的方法,我窃以为,一个城市如果可以让老年人能精神有所寄托有所养,这座城市就可以称为有情怀的城市,由此来看,南昌必然是很有人情味的。

南昌的一天交集就这样过去了,我只是在南昌住过一天的短暂过客,而且也很难保证日后还会有再与南昌相逢的缘分。可是,能看到这所城市的惊鸿一面,对我来说就已经足够了。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能邂逅那些令我心动的人或风景,便足以算是不辜负此生的大好风光了。

(编辑/嘉轩  作者/嘉轩)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听途说”聊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