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家推荐一本书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36岁,人生半熟》

宋代的赵恒写过一首诗,名叫劝学诗。“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便出自其中。

我虽刚踏足书海,但也读过一两本,至今回味悠长。我在此把这本《36岁,人生半熟》推荐给大家。

作者的笔名叫宽宽,我虽不知道这个笔名的人设和含义是什么。但她在书中写道,“难道所谓IP都的有个人设啊?”我也是一个在看书和生活上不愿被拘束或不想被条款框住的人,所以这也是我想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书的扉页里面是这样写到:人生过半,成熟或者不忘初心,不一样的答案。

《36岁,人生半熟》是一个人即将步入中年时的自我反思和发现。那27篇随笔篇幅短小而论述入里,有作者她寻找自生生命方向之际的刹那体悟,亦是其人生哲学的阶段阐述。其中质朴静美的文字,以简单包容复杂,以天真启示世故,流污”人生半熟”之美。面对众多困扰时代众人的谜题,始终坚持本心,选择将障碍看作生活的历练,珍惜生命中的已拥有,逃离不必要的欲望,努力去过自己选择的理想生活。如此,才会在一地鸡毛的真实中,“最珍惜的还是那一点天真”;如此,也才能“心中常得静水流深,如茫茫在外有家,如大雨倾盆而下时,有个着落处”。

作者她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二零一六年初卖掉了北京的房子,全家一起来到大理生活。来到大理,在装修房子的时候,她遇到一位拖家带口的装修师傅,老师傅的“急啥嘛”,让她想起自己曾经的领导。刚来大理一周左右,她还满大街找星巴克“续命”的人,到装修的时候,白天带孩子跑工地,晚上开始工作。

房子装修好,家具也添置齐整。她又写下了“逃离许多不必要”和山那边有什么”,我觉得是满足物质的需求的过程中,精神上的追寻以悄然发芽,最后她以“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来概括这次情绪化的行为。她说她在大理的生活就好像是乌托邦,周围人都是从北上广深来的,小区也被坊间称之为北京“第九区”。

她写了她的二十五岁,她说她好酒,却又不知从何而来。家政阿姨王姐让她知道了“人生莫问来处”可能是因王姐的那句“横竖饿不死,怕个啥?”她在书的最后写到“人到中年,如何避免晚景凄凉”,老来苦才是真的苦这话是真的。她说她向往电影《人生果实》里面的津端夫妇,那是她向往的晚年。

她写下了生活,写出了故事,说出了理想的生活,说出了想要的生活。从而去过一种经过选择的生活。

我们亦是如此,我周围都差不多是我年纪相仿的人,都是很年轻的,我们人生虽然未过半,却也是急不可待的趋势,我们现在是有能力去过一种经过选择的生活。

故事在和生活每个人的眼里心里都不一样,差强人意的生活,还是无忧无虑的日子。这都是需要自己,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取的。我从她的生活和她这本书中就是看到了那颗崛起发芽的种子。我相信我的世界里也有一颗,或许还没种下,或许已经发芽,但我相信去过一种经过选择的生活是对的。所以我在此推荐这本书。

《36/岁,人生半熟》,没错,我推荐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各大家推荐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