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辎重:古代军队中携带的器械、粮食等物资。荣观:贵族游玩的地方,这里指华美的生活。

燕处:安居之地。万乘之主:乘指车子的数量。“万乘”指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

根:根本,本源。君:中心,主宰。


稳重是轻浮的根本,宁静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德行再理想的君主,如果整日奔走,也离不开载着食物和衣服的车辆。

虽然享受着华美的生活,却能够保持着一颗安然的心,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可为什么拥有强大实力的君主,还会以轻率的态度处理天下的大事呢?

轻率浮夸会失去稳重的根基,而急躁妄动则会失去自我的中心主宰。


本章老子说明了沉稳和沉静为轻率和躁动之根本,不能失去。一切轻率和躁动,都会让人陷于轻浮和不安中,从而失去主宰自我的根本,失去自我。

老子认为,很多大国统治者所享有的骄奢淫逸的生活、所推行的霸权式统治就是轻浮和躁动,必然会使他们失去稳重和宁静这一治国的根本,国家定然不会长久。如果尊收大道,以静和重为本,行无为之治,则可以使国民安泰。

我们也可以将老子的这种静和重用在生活之中,不要骄奢淫逸,而是以一种清心寡欲的状态生活。

一个善于修养自己的人,能做到凡事沉稳而行,从而按部就班地做成事情;内心保持沉静,定力十足,永远不失自我,生命处于一份平和、宁静和怡然中。

圣人(得道之人)是如何顺道而行的呢?圣人整天在行事,却从来不轻举妄动,而是慎重考虑后再行动,决不会表现出轻率、焦躁的样子,是因得道之人顺应了天道,而不是恣意妄为。

在我看来,追求物质和金钱本身并没有错,享受双手创造的财富并没有错,但是我们还是要保持一份清净,知道我们真正追求的是什么,这样才不会被世间轻浮、躁动的繁华迷失了本性,守住自己的稳重和宁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轻则失根,躁则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