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会知道怎样用笔写字吗?

图片发自App

周末的夜晚,吃完饭,散步回来,偶然看见书架上有一本《庞中华钢笔字帖》,顺手翻开,仔细端详着每一个字,都很常见,也都认识,可是为什么会有一种看到了,却触及不到的陌生感和距离感?

审视几分钟,我才晃过神。原来,是这些一笔一划都勾勒出线条之美的非常漂亮的字把我不自觉地降低了几个层次。

我是有多久没有见过这让人眼前一亮的白纸黑字了,我又是有多久无法用笔写出这样鲜活的,富含生命气息的汉字了啊!

于是,拿起笔,小心翼翼,颤颤巍巍地在字帖上临摹着写了一页。写的时候,手似乎都有点发抖,极不自然,更没放松,寥寥一百二十多个字,足足写了将近半小时。

写完后,与字帖进行对比,发现每一个字都是如此笨拙,毫无美感,很多笔画都是矫揉造作,为了模仿而模仿。

我不禁吁了一口气。

还记得是在读初中的时候,班级里盛行着一股把字写好的浓郁风气。班主任每次拿出我们的作业本进行讲解,都会把那些字写得端正、美观的同学点名表扬一番。“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和招牌”,她总是鼓励我们练好每一个字。

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我随之养成了经常练字的习惯。久而久之,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一点一勾,都慢慢找到了感觉,字也写得越来越成体。于是,拿笔抄一抄,写一写,练一练,成为了学习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文字和语文水平也渐渐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增大,练笔的机会越来越少。那种把字写好的意识也越发淡化,完成一项作业,书写一篇文章,只求任务的达成,全然不顾笔下那些字的形象,东倒西歪,七零八落。

特别是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一系列电子产品的出现,我们只需轻轻敲动手指就可以写出非常工整的文字。可是,那些打印出来的字,似乎都长得一个模样,满满充斥着平直、冷淡和死板,看多了都会有些刺眼。

直到现在,我们真正需要用到笔的场合少之又少。曾几何时,那些一支支默默无闻的笔,伴随着我们度过了十几年的学生岁月,那些靠笔写下的求知欲、点燃的希望、追逐的理想仍然萦绕在耳边,可它们如今更多时候却被无情地摆放在桌角。

于是,我们靠笔书写的能力越来越弱,甚至不知道该怎么握笔,怎么发力,怎么收敛,如何点到为止,又何时一气呵成。

于是,我们翻开自己的笔记本,那些字如草莽流寇般不忍直视,匆匆合上,难免自惭形秽。偶然发现周围有能写一手好字的人,便不禁赞叹,更视为珍宝,觉得他在沧海洪流中守住了汉字的一份尊严。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余秋雨先生曾经写过的一篇关于他和笔之间不朽情缘的文章。

他在冒着生命危险贴地数万公里的全球文化遗址考察中,始终以笔为伴,一边现场探寻,一边纯手工写作。不论时代怎么进化,不论环境怎么变化,不论情形怎么恶劣,他就是靠着一支支笔,一卷卷薄稿纸,写下了关于对文化和文明的深度思考,写下了一篇篇极具品鉴和研究价值的宏伟篇章。

我敢肯定,那些薄稿纸上写下的字也是极其优美的!

先不敢保证以后会越来越多地用笔来书写,我还是赶紧趁着这股余热,拿起笔,对照字帖,再多练习几页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还会知道怎样用笔写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