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家吃粉蒸肉

齐帆齐老师微课第(257)篇

共计1852字数累计358397字数

我好像已经是第三次在我的日更中提到粉蒸肉了,似乎再一次说明我有多喜欢它,也许是。

昨天做的

其实这一次是一位简友希望我谈谈粉蒸肉的做法,她想尝试一下,看来是被它的“色、形”迷住了,想闻闻它的气味,尝尝它的味道吧?

粉蒸肉非常大众化,不怎么择肉。后腿肉、前腿肉、背脊肉、五花肉都可以,前提是必须带皮的,必须是半肥瘦的,我家大多选择五花肉,并且不选五花肉的上半截,上面的太肥。有的时候冰箱里有啥肉就随机了,不过一定要有皮。哈哈哈!

五花肉最好


买好肉就得准备米粉了,米粉也很关键。以前都是买现成的米粉,有麻辣味的,有五香的简单方便。现在我大多时候都是自己磨的,米简单清洗沥干水分小火炒香,有微微金黄色,料理机里打七八秒即可。

最重要的是米粉不能太细了,打磨10秒就细了,没用了,就会贴在肉上不透气,黏糊糊的。也有挽救的方法,再打点粗的混在一起就可以了。


自己磨的米粉

冰箱里把肉冻硬了,切成不薄不厚的肉片就可以腌制肉片了。生姜米、五香粉(粉蒸肉就看它了)、点点盐、点点生抽、料酒,这些调料是腌肉的作用,多次加水拌匀保鲜膜或加盖30分钟以上。

腌制肉片(300克)

肉腌好后第二次调味。放入米粉、五香粉、豆瓣酱、老抽、豆腐乳、菜油或调和油、白糖、蚝油,加水拌匀。

第二次调味

下面是拌匀后的样子,看起来滋润充满油气,颜色也还可以。

调好的肉片

红薯或者土豆或者南瓜切滚刀垫底,把肉片铺满一层,第二层再搭上几片,不能太多不透气不容易蒸熟。垫底的菜不用码味道,肉片的味道都会浸下去的,刚刚好。


摆盘

水开后大火蒸到上汽,转中火、中小火蒸制一小时以上,喜欢软糯的可以一个半小时,喜欢硬一点的可以四十分钟。我都尝试过,家有老人小孩子的必须一个半小时。用蒸笼最好,其次用盘子,不建议用深碗蒸,不透气。

蒸好的肉

今天我蒸的肉就是肉片的味道特别香浓,浸到了里面,刚好软糯香绵,提起肉片米粉也不会掉下来,米粉用量刚刚好。

300克的肉蒸了一个大盘和一个小盘,结果两人只吃了一大盘。剩下的保鲜膜封好放到冰箱也可以冷藏,也可以冷冻。基本不影响口感,我很多时候都是做几盘,没有蒸直接冻冰箱里,吃一盘蒸一盘。不过冻冰箱的我不会放红薯土豆进去。

是不是觉得很便宜呀?300克的肉居然可以吃两餐。如果是一大家人也够了,所以说它很平民化。我今天还配了一个四川的冒菜:血旺和豆腐。

敲重点:

米粉的量。以每一片肉沾满米粉为准,我今天是300克肉,估计用了150克米粉。

加水量。腌制肉片的时候尽量让肉吸取水分,肉才滋润好吃。加入米粉之后加水,是因为米粉要吃水,加水让肉片看起来很滋润就可以了。

调和油添加到肉片光亮就可以了,估计有40毫升吧。

为什么要加两次五香粉呢?第1次是肉片被渗入五香的味道,第2次主要是覆盖在米粉里面,让米粉包裹肉片。我以前就是只是在肉片里面加一点点盐和料酒,其他的都不加了,我就发现蒸好之后味道都在表面,而里面却比较淡的味道。

有一次我所在的学校给孩子们做粉蒸肉。因为有三岁多的孩子,所以粉蒸肉全部都没有放辣椒豆瓣,放的酱油也挺少的。看起来很不好吃的样子。

可是当我把肉片放到嘴里的时候,却发现味道很浓郁,仿佛浸入到骨子里去了。厨房师傅说了我才知道肉片要先腌制,米粉还要调味,这才学了来。

网搜了一下,粉蒸肉是广泛流行于中国江西、重庆、四川、陕南、豫西、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传统名菜之一。以主料带皮五花肉加米粉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

从此这一带的老百姓纷纷效法,在喜庆的日子里,也用“三蒸”作为大菜宴请宾客,流传至今。

重庆重庆粉蒸肉是重庆武隆乃至西南地区传统名吃之一。

江西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关于粉蒸肉的记载“用精肥参半之肉,炒米粉黄色,拌面酱蒸之,下用白菜作垫,熟时不但肉美,菜亦美。以不见水,故味独全。江西人菜也。”

河南明末清初崇祯皇帝微服南巡,到了郑韩,说到:“食之粉肉也,妙哉;来到郑韩城不来封后岭是一大遗憾也!不食丁氏粉蒸肉又是一大遗憾也!”随后,崇祯告诉他们了自己的身份,并奉丁厨为御厨,和他一起进宫,从此丁氏粉蒸肉一直流传之今。

杭州粉蒸肉是杭州享有较高声誉的一款特色名菜。它始于清末,相传其名与“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风荷”有关。用“曲院风荷”的鲜荷叶,将炒熟的香米粉和经调味的猪肉裹包起来蒸制而成,其味清香,鲜肥软糯而不腻,夏天食用很适胃口。


生活离不开美食,人说:要尽量满足家人的胃,才能留住他们的心。美食不在乎高大上,家常容易上手满足家人味蕾就最好!我不是大厨,只是偏爱做做美食,把繁琐的普通生活变成乐趣罢了!

关注@王羊习习,我在分享做美食发现的小窍门,喜欢就请点赞、收藏、评论,我会回复你哟!

你可能感兴趣的:(昨天我家吃粉蒸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