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一个女孩子一觉起来: “啊,一点儿也不舒服!我差不多整夜都没有合上眼!天晓得床下有什么东西?有一粒很硬的东西硌着我,弄的我全身发紫,这真是太可怕了!”压在这二十层床垫子和二十床鸭绒被下面的一粒豌豆,她居然还能感觉得出来。除了真正的公主以外,任何人都不会有这么稚嫩的皮肤的。
好吧,大家都知道,这是豌豆公主的故事。这位童话中的公主拥有超级敏感的肌肤,通得过王子母亲的身份测试。
于王室而言,娇嫩的皮肤是身份的象征,可以无惧风雨。越是娇嫩,越受吹捧。
那普通人如果没有豌豆公主的身,却有豌豆公主的心,要怎么办呢?
现实世界里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不是公主,虽然没有吹弹可破的肌肤,但内心却高度敏感:
他们能闻出饭菜里的轻微异味,即使这饭菜在常人看来并没有变质,但他依然拒绝进食,被人批为嘴太刁;
他们身在热闹的场合里,别人兴高采烈,他们却觉得气闷不已,只想快快逃离;
他们不喜欢看血腥场面,也容易被影视音像作品感动,常常恐惧或悲伤;
他们有时候会有一种奇怪的预感,能事先知道将要发生什么……
这些高度敏感人群,在没有被深入了解前,常常被贴上“不好伺候”“玻璃心”“矫情”“脆弱”等等标签。
这类人,以女性居多,但也有不少男性有这些特征。他们真的是一些脆弱矫情的病态的人吗?
德国作家卡特琳·佐斯特作为一名高度敏感者,援引高度敏感研究领域的先驱伊莱恩·N.阿伦博士的定义来为高度敏感者正名:高度敏感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物质,高度敏感者一出生就拥有一种特殊的神经系统,它使他们拥有比其他人更深入地感知并且处理内部以及外部刺激的能力。
如此看来,所谓“矫情”“脆弱”的人们再也不用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担忧了——我们只是在心理上更接近豌豆公主而已哦。
卡特琳·佐斯特在其著作《高度敏感的力量》中不仅给与她有相同特质的人群正名,而且给广大高度敏感者带来了很多鼓励——高度敏感者在某些方面更有优势。
高度敏感者有灵敏的感官和细腻的感觉。他们能真正享受好的食物,感受音乐以及美妙的旋律带来的轻松或振奋的体验。他们不仅能嗅出食物的好坏,还能在火势蔓延之前,就能嗅出危险的味道。他们高度的审美能力和对秩序、洁净的高要求使得他们能够欣赏、保护他们熟悉的事物。
高度敏感者有更好的移情能力和理解力。他们是很好的倾听者,可以很快体会到别人的心情,因而更为关心他人,照顾他人的感受。对于社交或情感方面的问题,他们的嗅觉十分灵敏,当一段关系出现问题时,他们很快就觉察到,并且会成为冲突中的调解人。他们对错误也很敏感,这可以帮助他们及时识别错误,查找出矛盾性以及缺陷。
高度敏感者的道德标准高于常人。他们很关注身边的人和大自然——他们以及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他们一般都是环保主义者:少吃肉、避免产生垃圾。
出于对和谐的需求,他们全身心地致力于创造一个和平的、互相尊重的生存环境。
高度敏感者独有的内在联想思维和敏锐的直觉可以让他们掌控全局,使自己变得积极主动,这意味着高度敏感者在某些方面更为强韧。
但不可否认,在当下的社会文化中,高度敏感并不是一种理想状态,高度敏感者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现过度反应,他们对许多刺激都很敏感:他们中的许多人,对童年期的经历牢记不忘;他们中的一些人对完美的追求较为执着,对于没有做成的事总是耿耿于怀;他们中还有一些人,由于理想主义、对和谐的强烈需求和移情能力,很容易产生一种对他人的责任感,这让他们不堪重负……
如何让高度敏感者自内而外变得强韧起来?
首先,他们需要要认识和接受高敏感特性。高度敏感不是病,他们不需要为了迎合主流世俗而强行压抑自己,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无须盲目自大,更无须妄自菲薄。
其次,告别完美主义。将注意力放在感受上,让自己沉浸其中,而不要期待一个可以立刻实现的完美结果。一些运动会帮助高敏感者放松,冥想、瑜珈等,都是《高度敏感的力量》作者卡卡特琳·佐斯特提倡的。
第三,高度敏感者要改变关注的焦点。减少对外部的关注与感受,包括环境与他人的目光,坦然拒绝不适场合,自信过滤他人的目光,专注于内部关注,关心自身需求,让自己不适的事情就不要勉强了。勇于说“不”,敢于说“我这样很好”。
最后,高度敏感者可以寻找更多伙伴。寻找志趣相投的人,而不是次次勉强自己融入格格不入的人群中。
卡特琳·佐斯特在《高度敏感的力量》中强调:与众不同不是一种负担,它的差异性是造物者的礼物。她劝高度敏感者们不要再自我怀疑: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我们开始关注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