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巴茶舍•茶篇•37期】

因读到的一篇文章而感动落泪,心情久久未能平复。那是关于王民中学孩子们在艰苦中求学的故事,是复旦大学老师在王民中学支教的故事,是《宁夏》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十几二十年前的王民中学是一个典型,也是西海固所有乡村学校的一个缩影。我的中学时代,也留宿过学校,睡过冰凉的大通铺,啃过干而长霉点的馒头,吃过开水煮熟的没任何味道的洋芋糊糊菜,冬天坐在冰冷的教室里脚冻到麻木……

这样的求学环境,对于那个时期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无一能幸免。

比起其他大部分孩子,在生活条件和读书方面,我稍微能幸运一点点。回到家里,母亲极力为我们营造最好的生活环境,伙食上从来都是变着花样的做给我们吃,穿的也基本没缺过;而于我而言,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父亲的那一方小小的书柜里藏的满满的书了吧,事实上我的文学启蒙老师是我父亲,学校里看不到的唐诗宋词正版书,我坐在炕上读的津津有味,假若父亲有空陪读,他一定会就一首词或诗,为我从作者的身世、写作背景再到词句本身逐一详细讲解,我喜欢听父亲讲历史讲文学,我觉得那简直是在学校里或其他地方听不到的最精彩动听的课。

从这两方面来说,我的最艰难的中小学时代,又恰恰是最幸福的,想到这些,我先前难过的心情渐渐得以平复。

郭文斌在关于谈论西海固文学的一篇文章中写到:要说,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最没有可能出产作家,因为那里最没“文化”。但换一个角度来看,那片土地又太有文化,而且有最本真意义上的“文化”,最“落后”的,成了最“先进”的。

是啊,人们都说西海固贫穷落后,那里的人们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可使人震撼的是,那里却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文学之乡”。

那里绝对有最贫瘠的物质和最富有的精神!

写到这,我又想照搬郭文斌在谈到自己艰苦的中小学经历时总结性的一句话:想一次,沉醉一次。那种幸福,现在出再高的价钱,也买不到了。


我将这句话送给我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巴茶舍•茶篇•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