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决定视野——抽离是解决之道

杨大宇在《学习的真相》一书(P113)中分享了自己的一个旅游经历:2002年夏天,他和同事去辽宁旅游,在途经老龙头的时候看到了诸葛亮留下的文化遗产 ——八阵图。

三国时期关羽大使荆州并被砍下人头,刘备为了报仇发动百万大军攻打东吴,结果却被陆逊用火烧连营之计打的大败,在逃跑过程中眼看就要被人连锅端,却被诸葛亮的军阵——八阵图救了命。传说当年陆逊率领的大军进入八阵图后,伤亡惨重,陆逊知道自己破不了阵,就打道回府,刘备也侥幸逃生。这就是八阵图的故事。

杨大宇和同事带着好奇心走进八阵图,这个迷宫看起来并不大,但离出口最近的路却是死胡同,他们在里边足足走了30分钟,仍然无法出阵,最后导游着急了,爬到附近的一个山坡,用手里的导游旗指导他们,他们只花了不到5分钟就走出了迷宫。出来以后他们问导游是不是以前来玩过,导游说没有。大家觉得很奇怪,问为什么。导游说,“我比你们站得高啊。”大家听了才恍然大悟。

迷宫之所以被称为迷宫,是因为身在其中看到的是眼前的墙壁和拐角,却看不到迷宫的全局,而站在山坡上的导游却可以不受"身在局中"的限制看到整个迷宫的每条线路,所以对他来说解开这个迷宫和解开小时候在纸面上做的智力迷宫测试,没有什么分别。

高度决定视野,也决定了看问题的角度和格局,要想解决一些复杂问题,就要让自己站得高一点,以全局的角度看待整个问题,从而避开眼前的诱惑,找出真正重要的东西。

以全局看问题,可以更好的把握方向,避免瞎忙,在琐碎的日常事务中找到重要的问题的核心;还可以避开眼前的诱惑,对抗内心的欲望,不被一时的享乐所蒙蔽。

这个简单的道理却指出了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现象:为忙于应付眼前或手边的一些事情,或者追逐眼前的一点利益,忙的焦头烂额,到头来却收效甚微。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抽离”。就是当你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处理,就把自己想象成孙悟空,从当事人的角色中跳出来,就像孙悟空站在山头高处的石头上,用手遮住眉头,从高向低,左右环顾和审视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碰到问题时经常会向朋友请教,并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一个重要的原因并不是朋友比我们聪明,而是他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不但客观,而且能看到问题内在的矛盾。

用抽离的办法可以处理很多工作生活和家庭中的难题。

比如年轻的大学生找到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这份工作很难得,他就会犹豫不决:到底是工作还是考研?如果死死地站在局中则很难决断,但如果从当事人的角色中抽离出来,从上向下俯视这个问题就能将得失利害分析的很清楚,从而找到最佳的选择方案。

以全局看问题,把自己从当事人的角色中抽离出来,还可以解决人际关系矛盾。

如,夫妻发生矛盾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各不相让。但如果从当事人的角色中抽离出来,问题就变得相对简单。

亲子关系也是一样。母亲本来想让孩子好好学习,但每次看到孩子写作业磨蹭,学习没有积极性就火冒三丈,大动干戈。结果是孩子的学习状态不但没有改善,而且越来越差,亲子关系也越来越糟。很多母亲都难以逃离这种恶性循环的角色,从疫情下亲子关系遭遇严重挑战的普遍现象来看,这确实是困扰很多家庭的难题。如果每次发生事情以后抽离出来,反思整个事情的过程,下次发生类似事情的时候,就能够避免事态的恶性发展。

高度决定视野,抽离就是解决之道。

如果以后在工作、生活、家庭中遇到了难以抉择或难以处理的问题,试试将自己抽离出来,进行观察、反思或判断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度决定视野——抽离是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