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乃身之宝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成为经典,且经久不衰,主要原因在于信念带给我们的共鸣。
其中的共鸣,包括对生活自由和希望的向往、面对挫折时的执着、对强大内心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看法,即人这一生都在忙着好好活着。哪怕是在监狱中,我们也有机会过好余生。
1.
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是向死而生。这样说并不是消极,而是事实。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能这样理解生和死,对于过好我们的生活是非常有利的。
“向死而生”,给我们指明活着就是在走向死亡,而其中活的这个过程,由我们如何看待死亡来决定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活法和对待死亡的态度有关。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死亡的必然性,那么我们就可以理性看待死亡这件事,且可以在活着的时候更加从容淡定。
死亡不可回避,也不能幸免,但是我们可以把活这件事做好,即是对死最好的解释。
就像那些能够活出自己的人,他们肯定不惧怕死亡,或者说他们用好好活着来迎接死亡。《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就是在花时间和力气忙着活下来。尽管监狱是让人等待死亡的地方,但是他仍然可以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这才是我们对待死亡最好的方法,即好好活着,而这也是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做的事。
其实,生和死是不可分的,因为死亡就是生的一部分。
2.
但是,我们更多人不愿意正视死亡这件事,或者说他们不敢面对死亡。
这就是我们文化中忌讳死亡这个词的原因之一,死亡代表着不吉利,意味着失去,这些都是让人不悦的感受和体会。
就像那些癌症患者,他们之所以谈癌色变,主要原因就是癌症和死亡很接近,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法接受的现实,更是不愿面对的事情。
回避死亡并不能让我们远离死亡,因为死亡是无法抗拒的。
即使现在利用科技如冷冻技术让人永存,但这种做法未必就是“善”,也就是说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的永生,相对于真正的活着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更何况真的一直活下去也不一定就是一件好事。
我们可以想想,如果自己可以一直活下去,不用担心有一天会死亡,那这样的生活自己喜欢吗?或者愿意过吗?
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的身体在慢慢衰弱,进而无法自理,同时会越来越不舒服,最后精神恍惚,痛苦不堪。那时的自己年长体弱,百病缠身,病入膏肓,无法做事。如果说永生是这样的,那么死亡就应该是一种赐福。也就是说,这样的永生不是我们喜欢的。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不想那样的永生,我们想精力充沛且身强体健的永生。问题是现实中,可能吗?
答案是不可能。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认真思考死亡这件事,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即好好活着。
3.
生和死,是一体的。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好好活着。。
其实,我们好好活着,就是在“善待”死亡,这是向死而生的内涵所指。更何况,更多时候,我们都是期望好好活着。。
希望好好活着,我们才努力工作,多多赚钱为的是自己和家人生活幸福;希望好好活着,我们才积极寻找另一半,为的是让自己享受到爱情的喜悦和一家人的温暖;希望好好活着,我们才尽力应对疾病,尤其是癌症,为的是多陪陪家人,感受家人的关爱。可见,我们现在做的这些事情,都是为了好好活着。
1)好好活着,需要心中有希望。
希望,是我们活下去的动力。就像安迪那样,即使在狱中被判无期徒刑,也要满怀希望,否则生活很难继续。从这个意义来说,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境遇,我们都可以心存希望。哪怕是罹患癌症的病人,也要心存希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从容应对治疗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2)好好活着,需要我们有所行动。
行动是让希望变成现实的工具,如果没有实际行动的“想”和“希望”,那就是幻想。就像安迪一样,如果没有近20年的实际行动,那条通往自由的隧道无法打通。这就是行动带给我们真正的希望,因为它会成为现实。因此,我们只有肯付出行动,才有可能会“梦想成真”。
3)好好活着,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
为了好好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在尽力而为,但是有很多人无法延迟满足,他们需要的是立竿见影。问题是,有些事就是无法马上奏效,时间的力量一定需要去耐心等待。
就像安迪,用近20年的时间来开辟属于自己通向自由的隧道,这期间需要的就是耐力。而我们可能两年都不愿意去等待,为了看到时间的力量,我们要耐得住寂寞,这也是为了好好活着。
工作的价值不能急,爱情的另一半也需要等待缘分,以及疾病的治疗也是需要时间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想要活得好,耐得住寂寞是必须的。
我们期望自己能够活好,这样才能不负此生。而这才是我们对待生和死该有的态度。
正如阿德勒说的:“人只有充满勇气、信心和自由,才能从生活的好和坏中同时获益。他们从不害怕,因为他们知道生活中总会有困难,也知道自己能克服这些困难。他们已经准备好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本文完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关注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