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现代版的愚公精神

电视连续剧《红旗渠》今天晚上最后一集播完,林县县委和林县人民团结一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感染者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位于河南林县(如今的林州市),林州市处在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缺水。

据历史资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过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枯,庄稼颗粒不收。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在514年里人相食5次。

在1960年2月,正逢3年自然灾害,全县只有300万储备金,28 名水利技术人员。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意思是高举红旗前进(原称“引漳入林”工程)

民工自己动手,想尽各种办法解决住的问题。大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有的垒石庵,有的挖窑洞,有的露天打铺,睡在没有房顶、没有床、更没有火的石板上,薅把茅草当铺草,真是铺地盖天。几块布撑起来,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指挥部。在10年的修渠中,住地再难再苦,可是整个工地上没有任何人用修渠的钱盖过一间房子。

民工们带着家里的铁镢、铁锹、小推车上了工地,用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开始了修建红旗渠这样的大工程。

修建红旗渠石灰用量非常大,石灰供应不上成了修渠的主要障碍。指挥部发动群众,在全县招收烧制石灰的能手。东姚公社的"烧灰王"原树泉,自告奋勇献计烧石灰。河顺公社在学习原树泉烧灰法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明窑堆石烧灰法,一窑可以烧400公斤石灰,彻底解决了工地用石灰难的问题。

石灰难问题解决了又出现了炸药难的问题。于是县委、县政府从全县58万人口中招聘制造炸药的人才。经过考核选拔,确定了人员,办起了工厂,解决了炸药难的问题。

要办水泥厂,首先得有技术人才。听说合涧公社雪山大队有个老人,曾在太原水泥厂当过工程师,现在退休在家。指挥部工作人员不辞辛苦,翻山越岭徒步90多里登门邀请。老人凭着对家乡人民的无限崇敬,不顾自己年迈,下山筹办水泥厂,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保证了建渠的顺利进行。

红旗渠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37%,社队投资7878万元,占63%。参与群众7万人。红旗渠修建10年当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

在红旗渠修建的10年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在接到设计红旗渠的任务后,不畏艰险,翻山越岭,进行实地勘测。期间他遭遇了母亲病故和妻子救人牺牲的巨大变故,仍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坚持奋斗在红旗渠建设的第一线。1960年3月28日下午,吴祖太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深入洞内察看险情,却不幸被洞顶坍塌掉下的巨石砸中,夺去了年仅27岁的生命。

红旗渠-现代版的愚公精神,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这座由老百姓一锤一钎凿出来的宏伟工程“红旗渠”。它代表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旗渠-现代版的愚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