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反面是本能,感性的反面是麻木。”

看到斯斯推荐,去看了梁宁老师的一场直播,解释了什么是“能量”。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朋友们会描述我属于“高能量体质”,我自己能感受和理解这个状态,但是一直没有找到一个非常好的解析来定义。

梁宁老师的角度很精彩:

能量是生命力,能够兼具理性和感性,才是一种更高的生命状态。

节选出文章中的原话分享给你们:

“过去两年,很难,时代的话题如此之大,落到我们个体身上,大家都会与这个时代正面相撞。

一个人遇到事儿过不去,要么是认知不足,要么是能量不足,但终归还是能量不足。

冬天,其实是大自然的筛选,能过去的,在第二年就能获得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强壮。

有很多讲时间管理的书和课,怎么把时间切得碎碎的,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把人搞得忙忙叨叨的,但是,你的能量有提升吗?

当遇到一件事儿时,你因此能过得去吗?我们知道如何去管理时间,但如何管理能量呢?

人就是生物能。

农村的山川河流是大自然的造化,城市里能看的一切都是人的心念所化。人的心生一念,接着这件事情才会出现。

《周易》:所有的物质是阴的,而能量是阳的。

当我们看到一件事情显现、当你看到一件事情它面对你,压迫你,这一切实际是能量的显化。

是什么样的能量形成了现在的样子,我们要用什么样的能量让事情呈现不一样的状态,是一生的修行。

本能又麻木,是能量最低的状态。

鲁迅先生的笔下的部分国人,就是这种状态,他要维持生存,已经拼尽全力了,不能还要他有更多的生命能量对其他一些事情产生呼应。

而本能又感性的代表,是孩子和女性。

孩子看到花会笑,看到蝴蝶会追逐,看到喜欢的人就扑过去,不喜欢的会拒绝,对一切事情的态度来自本能。

女性其实是被优待的,很多女性是可以一直像孩子一样,本能又感性的。

面对一件事情,我不高兴我就发脾气,我就哭,本能地去处理,并没有压制本能,努力去学习理性、学习科学,然后精准地去辨识现象,去看问题。

鲁迅笔下的经典人物形象,少年闰土能量比较高,他鲜活,他有那么多的故事,一个可爱的少年形象,本能又感性,为鲁迅先生留下了愉快的童年回忆。

但成年之后,鲁迅回到故乡,遇到成年闰土,他已经成了本能又麻木的人了,生活的挣扎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生命的能量,也不说什么,默默抽烟。

现代社会分工和效率化的追求,为我们的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工具人,工具人的特性是理性又麻木。

在这个特性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过去两年大量面对这样的人。

出现了很多社会冲突,你希望这个人能够感性地、像人一样去感知,去处理问题,但是他会用工具理性的态度去处理,因为只有这样效率最高,因此出现了冲突。

兼具理性和感性,其实一种更高的生命状态。

既能科学精准地识别问题,能看到事情背后的因果链是什么,如果我们要拆解当前问题,我们应当要回溯到哪个环节去解决它。

又依然可以丰沛的、人的感性和情感,不是麻木地、工具化地去处理一个现象。

TA依然有能量溢出,可以看到一个人更细微的东西,可以和一个人去做新的交流。

这是真的是好难好难的,也是下一步社会进步的方向。

这四种状态,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会有:

比如你可能在极度疲劳时,或者面对一些事情时,变成本能和麻木的状态,不想说话,不想辩解,也没有爱的能力了,那我就收缩到,先这样,先活着。

接着,我们也会“工具理性”,粗暴地处理很多事情,但是没有办法。

我们绝大多数中国人长期处在本能和麻木的状态,我们大量的问候语都与吃有关,打招呼是“吃了吗”,工作是“饭碗”,嫁人是“找个饭票”。

到现在我们能够脱贫了,一个民族,有可能在摆脱本能和麻木的状态后,有更高的生命和美感的追求和流动,这是我们未来共同参与的伟大复兴。

靠本能的人不会成功,而麻木的人不会幸福。

什么是本能?

遇到挫折和困难,挫折感会极大地降低人的能量状态。

一个人低能量状态里,越依赖本能去做决定。

对以往你最熟悉的事情,你认为它是真的,它会永远存在,你会永远相信它。

对有权威的人的相信、对年轻人的轻视、对遥远的、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东西想三想四或是盲目排斥,这些都是本能。

是本能把一个人束缚。

依赖本能的人是没有赢的机会的,依赖科学理性,能发展出更好的武器,才可能抵达以前的人生不曾抵达的地方,以前的经验不能覆盖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性的反面是本能,感性的反面是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