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压力才是动力,过度压力只是阻力,孩子也不例外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人们这样说:“压力就是动力。”

其实,这种说法有些片面。

孔子曰:“过犹不及。”

压力过度便不再是动力,而会变成阻力。

压力过大或者压力过小都不利于提高学习或工作的效率。压力过小,没有挑战性,随随便便就能够完成,容易产生倦怠感。压力过大,可能远远超出人能够承受的范围,使人产生悲观、沮丧、失望的不良情绪,带来的是效率低下,甚至放弃。

唯有适度压力,才能够使自己达到最佳状态。

孩子也不例外。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很多家长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影响,从小就为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培训班,使孩子小小年纪就在父母规划的道路上亦步亦趋,失去了自我探索和童年快乐。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到底是什么、在哪里?很多家长并不知道,仅仅把起跑线理解为年龄小,认为孩子兴趣爱好培养、学习习惯养成越早越好,这几乎剥夺了孩子爱玩的天性。

4岁女孩图图,3岁不到,父母就为她报名了画画班、早教班,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外面滑滑梯、荡秋千,她总是问妈妈:“我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玩呢?”

妈妈总是告诉孩子:“只有努力学习,将来才有出息。”

到了幼儿园,小朋友们在一起玩,图图总是一个人坐在那里看着,因为她总是想着妈妈的话:“爱玩的小朋友,没有出息。”

从此,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开始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父母赶紧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令父母大为吃惊。原来是父母给孩子太大压力,忘记了孩子的成长最需要的是健康和快乐。

俗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水,人无压力不成器。”

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给孩子施加适当的压力,可以理解,这本身对孩子成长是有利的,但是如果一味地只顾施加压力,而忘记了孩子在这一阶段的成长需求,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1.寄予孩子合理期望

父母的期望就是孩子的压力的重要来源。

期望过高,超出了孩子承受的范围,让孩子感觉到目标很遥远,每次努力都没有效果,慢慢地就会放弃努力,得过且过。

期望过低,孩子很容易就达到目标了,没有挑战性,可能会止步不前。未来遇到困难或者更大的目标,就会惊慌失措。

适当的期望,就是既要让孩子能够达到,但还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愿意为下一个目标继续努力。

2.给孩子以鼓励和恰当的支持

一般而言,孩子的所能承受的压力与父母的鼓励息息相关。

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并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激励孩子持续进步。

如果孩子在努力过程中,遇到困难,父母要及时引导孩子,给孩子恰当的支持,帮助孩子实现目标。

3.父母要以身作则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勤勉的榜样。

大多数父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自己看电视、玩手机,有时候甚至还发出声音,这样不仅会使孩子分心,更不利于孩子成长。

陪伴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不妨也读一本书,这样孩子在走神的时候,看到父母专心,也会让自己变得专心,时间长了,孩子的就会自觉把专心学习变成一种自律。

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只有5%的潜能得到了运用,95%的人的潜能未被开发出来。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如果能为孩子确定恰当的目标,给孩子以适当的压力,则会使孩子不断调动自己的潜能,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欢迎关注@蝈蝈讲故事,交流育儿小知识,与孩子一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适度压力才是动力,过度压力只是阻力,孩子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