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物游戏》(2)

「设计理念」

1. 分享式教学

      在小学高段实施分享式教学的数学课堂中,于我而言最深的感受是很享受学生的思维在一个有序的氛围中碰撞的感觉。到了高段,孩子们对分享规则早已熟记于心,甚至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主要流程为“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小组汇报”。具体呈现大致是这样的,老师的“小组讨论”指令一下达,孩子们就条件反射般地组队开始讨论,不用走近都能感受到讨论的激烈氛围;在长期的练习中,孩子们已经自然而然地在讨论后分工好角色,做好上台分享的准备;不管是老师摇号还是同学推荐,大部分孩子都很积极,都有分享的欲望,而不是畏畏缩缩不敢举手;小组分享时,主持人把控全场,汇报人员按回报顺序排着队有序地上场汇报并和下面的同学互动;而我最关注的是下面的学生,当上面在汇报时,下面没有汇报的孩子们没有觉得就不关自己的事儿了,而是认真倾听并参与讨论。

      低段的分享式教学现状是这样的,当然不能用高段的分享水平来衡量低段的课题,在尝试着实践分享式教学时,我更多的或者说是目前能做的就是让一个孩子上台来分享他的想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些问题:一二年级的孩子语言表达不够清晰流畅、没有注意下面的同学是否在认真倾听、声音不够洪亮、姿态没有面向同学、互动环节无法控场等。尽管这些问题在不断练习中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是距离理想状态的“分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天生是爱分享的,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少说话,把话语权尽量多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分享自己的想法、看懂和听懂别人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反思。

2. 符号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会”,数学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提出了四点通过数学的眼光应该实现的目标和要求。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其中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和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其具体要求和意义如下图。


     本单元的设计是在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各种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把直观操作逐步符号化、数学化,引导学生认识除法。

3. 新学习习惯

      在《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课程性质中提到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理念提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课程目标中,“三会”目标要求学生除了获得“四基”,还要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在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运用、实践探索活动的经验积累,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养成独立思考探究质疑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

      在课程实施的评价建议部分也提出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态度和策略,从探究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分物游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