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易,保持优雅——读《杨绛传》

新华网评杨绛先生:杨绛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家风,是最好的传承

都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以家为起点。每个人行走世间,也自有其独特的风格,这是家风、家教使然。一个人的家世,就是教化之源。

杨绛出生于书香门第,用她的话来讲就是“寒素人家”。她的祖上要么是书生要么是穷官,文化教养、社会担当和独立思考的自由灵魂,是杨氏家族之本,也是杨氏家族文化传承的核心。

她的父亲从小就让她自己做决定,听从本心,不愿意做的事情,讲清楚原因就拒绝。这一点她父亲自己就做得很好,这样的言传身教,在杨绛娇小的身体里磨砺出一个独立思考的灵魂。

而年少时期的经历,会影响人的一生。父亲学识渊博、刚正不阿,母亲温柔贤淑、善良敦厚,杨绛从父亲和母亲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父母恩爱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对她日后立人立世也有很大影响。

家永远是最温暖的地方,是心灵的栖息地。在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才能获得爱的力量。杨绛与钱锺书神仙眷侣般的爱情,两个人相爱又相互扶持,携手到老,与杨绛父母的恩爱别无二致。

乐观,才能过好这一生

杨绛的前半生,虽偶有波折,但整体来说还是顺风顺水,过得颇为惬意。

学霸体质加持,任何学科都手到擒来,一路以优异的成绩读到大学,又在借读燕京大学的时候考进清华,遇到钱锺书,一见钟情,相伴一生。第一次写剧本就大火,接连又写出了不少好剧本,就连被临时抓来当校长也做得非常出色。

十年动乱时期,杨绛和钱锺书虽然一直恪守本分,依然没有逃过无妄之灾。那种连基本的生活和尊严都无法保证的日子,多少心高气傲的读书人都没有熬过来,但杨绛却可以把打扫厕所这种事情都做得饶有趣味,对人依然充满善意。

人生在世,谁没有一些说不出的委屈呢?每当受尽屈辱的时候,她就当作是一场磨炼。杨绛就像一株韧竹,竹随风动,根却不动,终有一日风平浪静时,她再傲然挺立。

幸福,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过活

不论是和钱锺书的感情,还是接人待物,杨绛一直都遵循着自己内心。她说,人生只有一次,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遇见钱锺书,虽然有点小误会,但两人都在第一时间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没有订婚”“我没有男朋友”,相视一笑,携手一生。如果因此就彼此错过,这才是抱憾终身。

杨绛曾说,不写作手痒。她说的是所有爱写作的人的心声,每个喜欢写作的人,在经历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蹉跎后,都想留下些笔墨印迹,用文字来凝聚记忆,让灵魂之光在作品上显现。就算因为发表的文章被批斗,也依然无法停止她写作的热情。

她一生高产,剧本散文写得好,翻译名著更是精益求精。为了能更好地翻译出《堂吉诃德》,她从头开始自学西班牙文,通读原著翻译完成后再认真“点烦”,从八十多万字删减到七十多万字,这过程虽有万般难处,但她依然甘之如饴,只因她喜欢。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杨绛先生生于民国,走过乱世,最后安详离世,享年105岁。在女儿、丈夫相继去世之后,她收起悲伤,整理两人的遗作。读书练字也是每日不辍,在100多岁高龄时还在写作出书。

她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对于她而言,读书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沉浸其中,可以与书中的人物对话、可以通晓古今、可以看淡生死。爱读书的人,书香润身,终有所成。经过日积月累的积淀,必然会知常人所不知,成为人中翘楚。

就像女作家毕淑敏曾经说过的:“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凸显出来了。”


活得越久越明白,不以任何人的意志向前,才是生活的本相。只要活着的每一天都用心度过了,便不枉此生,也就不惧死亡。

这就是杨绛先生的一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不易,保持优雅——读《杨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