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班人制度与王朝兴衰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时代,万世系于一世,定于一尊,是君主专制时代显著而又无法摆脱的特征,皇权接班人问题又是专制时代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因为接班人的关键作用就在于稳定政局,维系人心,实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之间的大事。最早追溯到秦朝,有二世而亡,最晚到清朝,因为雍正的“秘密立储制度”避免了朝廷内耗,甚至让跨入近代世界的“大清帝国”这艘陈旧的巨船依然航行了将近百年,不至于君主制度迅速瓦解。可见,君主时代,优秀的接班人继承制度是影响王朝兴衰、国祚长久的关键。

                                              帝制的晨曦

秦王朝开启了古代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君主制在这一时期得以创立,后世将近两千多年,不能没有皇帝,也没能逃出始皇帝创立的政治构架。短命的秦朝直接衰败的原因就在于权力交接中出现了巨大问题——接班人含糊不清。生前迷恋于长生不老的秦始皇,是第一个登上泰山封禅的皇帝,封禅制度也成了后世开国之君在登上权力这场大戏前的必然表演。就是这样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由于自己对权力的过度迷信,长生不老的过度追求,生前并未明确确立自己的继承人。生前当作接班人培养的公子扶苏,最被看好,但从未进行法理意义上的确认,致使公子胡亥、阉人赵高、权臣李斯三方勾结,让本就促使刚统一六国但又未休养生息的帝国在奔溃的边缘开始破败,终于随着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的农民军的讨伐,王朝土崩瓦解。

同样,与秦皇并称的汉武,老年的过度猜忌,引发了“巫蛊之祸”,让长期培养的太子刘据等刘姓皇族被杀殆尽,武帝时期的汉朝倒是吸取了秦朝和汉初的教训,无论是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都在生前培养了自己的接班人,也为汉朝,甚至是中国历史培养了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年迈武帝的昏聩,又让这一先天发育就不健全的制度得已中断,直至汉宣帝中兴,西汉王朝挺着身子又坚持了一段实践,宣帝之后,接班人随意废立,外戚、宦官、权臣,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终于在王莽篡权之后,西汉彻底灭亡。

秦、汉是中国帝制初创时期,两朝的接班人制度也在实践的洗礼中摸索出了大致的一条线索:在位的君王通过政事的磨砺确认后继的接班人。令人无奈地是,几百年的摸索并未将接班人制度以条文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历史的波浪无情地拍打着朝政的岸头,接班人制度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发清晰起来。

                                               帝制的正午

西汉兴起的儒学运动,为接班人继承制度注入了制度的血液。西汉之后的东汉,魏晋时代,皇帝的继承再也不是没有礼法可行了,文官系统经历数百年的发展,这些头脑里存留儒家观念的官员,依照儒家礼法,将继承人制服定在了“立长”还是“立贤”的制度框架之内。

在这个制度框架之内,最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就是东汉末年法理上皇帝的争论。汉末,汉灵帝皇后有两子,长子名刘辩,次子名刘协。汉灵帝驾崩后,嫡长子刘辩顺理成章地被文官系统拥立为皇帝,史称汉少帝。经历外戚、“十常侍”之乱后,董卓入京,为了便于控制朝政,废了汉少帝,拥立了嫡次子刘协,董卓虽然是汉末军阀,对皇帝拥有废立之权,在法理上为了征求文官系统的同意,还是拥立了素有“贤名”的刘协,文官系统也达成了暂时的妥协,汉献帝同时也开始了漫长的傀儡生涯。

即便是天下未定,三国鼎力时期,儒家框架内的接班人制度仍然难以逃脱先前制度的束缚,曹魏的接班人制度仍然是一丝不苟地遵循着这一轨迹僵化地运行。曹操嫡长子曹昂战死之后,曹丕、曹植两大势力围绕在“选贤”的框架内进行,那个因为“鸡肋,鸡肋,食之无味”而处死的杨修,怎么会是仅仅死于为人的过度自信,完全是死于夺位之争,沦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奠定九品中正制度的世家大族纷纷拥立“贤明”的曹丕为世子,最终曹丕成为魏王,逼汉献帝退位,成为魏帝。能够为世家大族接受的仍然是制度框架之内的“立贤”,这一标准是世家大族和曹家军事集团而达成的妥协,仍然在儒家接班人制度的框架内。

儒家文化的影响,或者说是意识形态的功劳致使接班人制度得以完善,接班人制度也在帝国政治生活中逐渐确定了下来。

                                                  帝制的余晖

帝国末期的清朝,年迈的圣祖康熙皇帝早以不堪众阿哥夺嫡之争的重负,这位历史上出名的好皇帝,早年因让各位阿哥参与朝政,使得帝国的接班人的才干都增长了起来,以“贤”称的老八,以“军事强”而称的老十四,以“冷”而称的老四......多位阿哥拎出来完全可以是独当一面,可帝位只有一个,老皇帝犯难了,骨肉相残,还是眼睁睁看着以前历史中演过地一遍遍夺权戏剧,这也成了老皇帝晚年的一块儿心病。

即位的清世祖雍正皇帝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皇帝写出储君之名,密封于匣内,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另书一份密封于闸内,随身携带,以备不虞。雍正创立的制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既保护了在世“太子”的安全,又能让权力有序的过度,不把资源内耗在政治斗争之上,算是封建君主时代末期的创新之举。也就是这个制度在清代在面临近代西方船坚炮利之时,君主还能够有序继承,最高权力能够平稳过渡,清朝可以苟延残喘近百年也有这项制度的一份贡献所在。

君主时代的接班人制度当然最终随着王朝兴衰而湮没在了历史无尽的长河中了,但是作为中华文化的延续,我们仍然可以从儒家传统中汲取“立长”还是“立贤”的思想精髓,以供在个人、家庭还是集体中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接班人制度与王朝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