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二十五|《洋葱阅读法》

◆ 第二章 章鱼哥:碎片阅读

>> 我的做法是: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

>> 生命有限,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那些“低水平勤奋陷阱”里。

>> 千万别小瞧这个步骤,这个步骤实际上就是我们很厉害的一个招式,叫作“联机学习”。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学习都是在自己家里看书,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但是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跟别人产生链接。

>> 碎片阅读”实际上就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以自己碎片化理解的方式去学习碎片化的内容。时间是碎片化的,碎片化时间内对内容的理解也是碎片化的,学习的内容也是碎片化的。

>> 除了我们学习的方法论,我们的核心其实还是概念以及概念的关系

>> 学会收集并整理出自己的概念。

>> 伞兵思维,即这个世界上能够真正成功的只有2%,我们处在被各种因素的包围中,随时都要做好准备进行“突围”。

>> “绿灯思维”,就是不要等到这条街上的绿灯全部都亮你才开车,而是这段路的绿灯亮了,你往前行进一点点,看到红灯停下,等待下一个绿灯。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往前行动,而不是说等到一切都准备好了再开始。如果等所有东西都准备就绪,再一条路开到头儿,这样的情况往往不太可能出现。

>> 当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我们也要像这个棒球手一样,选择当下对自己最重要的一环,否则就不出手。

>> 他说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第一要看他是不是有足够多且清晰准确的概念;第二是对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他是不是有足够的了解;第三是看他有没有系统的方法论;第四是看他有没有成功的经验。

>> 关于这四点,第三条、第四条的方法论和经验,是在你形成了概念的连接,建立了一些知识体系,有了一个知识结构,有了一些成熟的套路之后才逐渐形成的。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的两个基础,实际上就是前两条——有没有足够多且清晰准确的概念和对这些概念的联系是不是足够的了解。你可能会觉得有一点点抽象,因为我们现在讲的是方法层面,工具还有实际操作的部分我们后面会再介绍。

>> 理解了这个你会发现为什么会出现下列情况:我是一个作者,我要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可能要从脑袋里抽出一个概念放到文章里。为什么要这样?是因为一篇文章大约会有三千字,所以我一定要在有限的范围之内,清晰地讲解出一个点,所以我就只能跟你剖析其中的一个概念,但这个概念是从你根本就看不见的结构里选择和呈现出来的,否则你就很难知道这个概念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 创建一个收集箱,把你所有乱七八糟的,只要能看到的文字、图片还有文章都收集进去。有了这个收集箱就意味着所有资料不会再零星分散到各处。你会统一地用一个地方对它们进行收集和保管。

>> “零存整取。”比如,当我想去了解什么叫作商业规划或者想写一篇商业规划的文章时,在印象笔记里输入“商业规划”,就能搜出所有之前收集过的图片、视频、公众号文章还有群分享里面一些相关的聊天记录,这就是一个“零存整取”的过程。

>> 学习任何东西都会讲到知识体系。

>> 知识体系的由来其实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来自课程,比如,“洋葱阅读课”的体系就是把阅读分成了碎片阅读、快速阅读、主题阅读、深度阅读等不同的方面。这就是一个阅读的知识体系。

>> 另一个是来自图书,比如一些教学类的专业书,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科的知识都是有结构和系统的,而且大部分专业书的体系都是成体系化、非常清晰的。

>> 这个老师告诉他演讲的六个方面分别是:气氛的营造、站姿走姿、手势、声音、面部表情,还有控场的技巧。

>> 碎片化阅读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步骤,分别是:提炼、链接和融合。

>> 当我们阅读文章并从中提炼出我们想要的概念和素材之后,我们会发现,把它们提炼出来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和我们自身产生关联,加上我们自己的标签和说明,最终为我们所用。

>>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碎片阅读的方式,实际上就是找到内容之后,去拆解、提炼出核心内容和知识体系,然后再经过加工、组合、创新变成我们自己的这样一个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摘抄二十五|《洋葱阅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