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本读书计划之12----《老残游记》

清代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以及曾朴的《孽海花》。

今日读了刘鹗的《老残游记》,甚是喜欢,没想到居然这么好看。

作者本人的事迹也大为惊人,出身官宦世家,个性狂放不羁,不喜八股,注重实际的学问。24岁时,刘鹗到扬州拜太谷学派的传人李龙川为师,接受了“尊良知,尚实行”的观念,确立了“以出世之心做入世的事业,于拯民于水火中而得解脱”的人生理想。

图片发自App·

1887年,在河南和山东投效河工,治理黄河,在文中也有讲述。他思想先进,痛感国弊民穷,倡导实业救国,奈何以失败告终。

《老残游记》在自序中说道,“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所以本书是一本感世伤时之锥心哭泣之作。

文字优美,立意新奇,原作有60卷,前20卷今存,后40卷已经遗失,甚为可惜。

小说塑造了两个外似清官实为酷吏的形象:玉贤,刚弼。他们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残害百姓,滥杀无辜。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以致于百姓噤声,万民齐喑。让人感觉像明朝的东厂西厂,处处监视,栽赃诬陷,设想生活在那个时代真是“苛政猛于虎”。“大凡酷吏的政治,外面都是好看的。”“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清官则自以为我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然而所谓的好官,却是书呆子,“只因会读书,不谙世故,举手动足便错。”

“天下大事,坏于奸臣者十之三四,坏于不谙世故之君子者,倒有十之六七。”用现代话说就是要实事求是。

使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有二,一个是文笔优美流畅,景色描写不落窠臼,大明湖河济南府的游历引人入胜,白妞说书中声音的描摹,二是针砭时事,叙事性强,儒道释三家义理精通,人情世事练达通透。对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描述也多擅长描摹。

《老残游记》的描写艺术从一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称赞。胡适先生称赞道“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滥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写”。鲁迅称此书,“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第十回,“初起不过轻挑漫剔,声响悠柔。一段以后,散泛相错,其声清脆;两端以后,吟揉渐多。那瑟之勾挑夹缝中,与琴之绰注相应,粗听若弹琴鼓瑟,各自为调,细听则如珠鸟一双,此唱彼和,问来答往。四五段以后,吟揉渐少,杂以批拂,苍苍凉凉,磊磊落落,下指甚重,声韵繁兴。六七八段,间以曼衍,愈转愈清,其调愈逸。”

第九回,“儒道释三教,譬如三个铺子挂了三个招牌,其实都是卖的杂货,柴米油盐都是有的,不过儒家的铺子大些,佛道道铺子小些,皆是无所不包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只是孔孟大的儒教被宋儒弄的小而又小,以至于绝了。

刘鹗自是读了不少儒家经典,不过对佛老也有研究。与逸云的对话,禅机丰饶。续集里还写了老残游历阎罗殿的情景。都非常值得一探究竟。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本读书计划之12----《老残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