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拂尘记的第461篇原创文章,字数1783,阅读大概需要3分钟
有一次,与朋友两家人出去自驾游,导航导着导着,前面修路封了。
朋友在开车,太太在副驾驶,他们两个各自用自己的手机导航,发现两条路线完全不同。
为了走哪条路,他们争执起来,最后先生“赢”了,因为他掌握着方向,老婆气鼓鼓地,不停唠叨、嘀咕着。
开着开着,不太对劲,发现总到不了目的地。
到了晚饭的点,等着接风的朋友焦急地来电问:什么情况?算时间应该早就到了啊?
封路,绕远了。
哎,不早问我,我认识一条近路。
这时,憋了很久的老婆,突然爆发:看吧,我说听我的没错,你看,都是你,现在绕远了吧,这上不着村,下不着店的,孩子都饿了,还多久能到啊?
老公本来就懊恼,再听到老婆的指责,一脚刹车停在路边:你烦不烦,有本事你开啊。算了,回去!不玩了,没意思!
我们劝:算了算了,条条大路通罗马,即使绕远了,也看到了不同的风景,出来玩就是开心,何必这样呢。
我赶紧让先生坐到驾驶室,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他们两个劝上车,最后七点多钟才坐到饭桌上,而他们两个还都在生气……
***************************************
我们总希望别人能无条件听从自己,遵从自己的意愿,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全能自恋。
全能自恋,是指每个婴儿(从出生到6个月)的心理: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我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我一动念头,别人(妈妈)马上就会来满足我。
可是人终究会长大,这样的“好事”,至多只能延续到一周岁,再之后,一定会有要求,得不到百分百的满足。
可是很多人身体长大了,心理却还停留在那个阶段,成了所谓的“巨婴”。
回到上面,面对路线选择,他们谁都想让对方听自己的,她感觉到了被侵犯,她的内心不自觉地在期待那个“不好”的结果发生,而那个电话,正是她“期待“的结果。
而他,感到了无助,本来事实证明自己犯了错,别人非但没有安慰,还拼命指责,矛盾就发生了。
全能自恋有四个发展阶段:
1 全能自恋。认为世界要按照我的意愿运转。
2.自恋性暴怒。意愿被拒绝,愤怒。
3.彻底无助。暴怒被压抑,就转向攻击自己,用自己“受伤”来威胁别人。
4.被害妄想。我所有不顺,都是别人有意要“害”我。
他们两个人的冲突,就是他们各自的“全能自恋”在发威,一个你不听我的,就是错的,我就生气愤怒;一个彻底无助,我不玩了,回家算了。
有时候,当发生矛盾争执,我们审视一下内心,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全能自恋”心理在作崇。
其实,我们不必太执着于对错,世上的事,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当我们认定自己是对的,你就要小心警醒自己:自己是不是太执着了。
当你认定自己的正确,你会只看到对自己有利的“证据”,甚至内心期盼“不太好”的事情降临,(心理学上的吸引力法则),以此来证明自己。
当真的“不幸”降临,你就会更有理由抱怨、指责,这样,好心情就会离你越来越远。
******************************************
我又想起我与儿子小时候的事,那时我每次带他去玩,总高兴而去,扫兴而归。
儿子只要有任何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会要么直接想回家;要么全程噘着嘴,落着脸。
彼时我不懂孩子的心理,我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责备他:我带你玩,出发之前说好了不消费,可你怎么这么不懂事,总提要求,还总不开心!
当时的我,总自以为是地认为是孩子的错。
当我学到“全能自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当年,是我不理解孩子,没有很好地看到、理解孩子的心理。
假如现在,我会跟他说,在你半岁前,妈妈可以无条件满足你的要求,可是现在,你长大了,你要明白,这个世界不是你的,你周围的人,也不是以你为中心的。
你想要买玩具、零食,我理解你,可是我们家经济条件有限,我只能满足你50%,你来作个选择:是这次打对折,还是这次不买,下次全部满足你?
当我们理解了孩子,帮助他逐步从“全能自恋”,转化到“全能自信”,这些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玩乐的目的,本来是放松身心,享受愉悦,假如大家都各不相让,鸡飞狗跳,那就失去了玩乐的意义。
你好啊,我是拂尘记,致力于“好心情”的开拓者、创作者,若你想时时拥有好心情,若你有困惑烦恼,欢迎来找我,给你意见建议,让你心情顺畅,不辜负生命中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