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课堂笔记

1.“尽量”和“一定”:

          语言,会影响到我们的专注度,会影响到能量是否能更集中。“尽量”,给自己留有余地;“一定”时,身体和外界都会帮助你达成目标。害怕承担责任的时候,就会让自己的说话留有余地。 

        注意力在哪里,能量就在哪里。注意力不在当下,当下的这个时间段就不是属于你的。临在的关键词:专注、灵活。

2.思考时,就不在临在。

        临在状态,来到什么则进入什么。思考时会搜索过去或投入未来,所以不全在当下。

3.敢于承担责任的人都在当下。

4.关于“工作期”和“停工期”的分享:

        “工作期”是来什么画面就活什么画面,“停工期”是在大脑里编织画面。

        一、孩子是活在当下的。

        二、“停工期”时,活在非理性的状态,而是活在自己编织的画面里。

        三、工作期时,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终为始”。

        四、问孩子:“你需要我帮忙吗”,确认很重要,划分“这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

5.限制性信念——三大思想病毒:

无助:1.三种情况导致无助感——有能力,却拿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使不上力,不断的经验无助感。无助的孩子最容易产生攻击性。2.被太多包办代替的孩子,容易产生无助感。3.家长根本不清晰孩子的能力在哪里,却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去比较,也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无助感。
意识到无助感时,马上链接资源。将事件清晰化,分清界限。
0--7岁的孩子是印记期:外界给我什么,我就是什么。8--13岁的孩子是模仿期。
无望:我不行!我是做不到的!有无助感的人会产生自我攻击,不断被强化时,就会从无助来到无望,会结束自己的生命。给孩子制定目标时,宁愿低一点点,让他体验成功感成就感。
在孩子的信息系统里没有的状态,却要求孩子做到,这是不可能的。孩子的信念系统由家长安装。
无价值:有能力有目标,但是我不配得到。无助无望的人形成无价值感——我不配得到,我不能拥有这样的能力和幸福。我们是不配得到的,我们是和别人不一样的。
如何提升:觉察。在心里对过去的无价值感做一个告别:那是曾经,我现在可以了,我是值得的。只是当时的条件有所限制,现在已经不是那样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3月3日课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