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在路上||重新审视英语学习活动观

文 /梁树丽


2022版课程标准

新的课程标准下来后,我和诗云在第一时间内就到打印店打印成书,而且在打印的过程中,我提出把书本变大,把字体变大,这样近视加老花眼的我们读起来会更轻松一些。

有人问我什么叫英语学习活动观?我没有那么多的定义,也没有太多的理论,用最简单的事例说明我选择打印课标成书这件事。

01.

我第一时间自己花钱打印出来,说明我想学,学是关键词,我们教英语,就是培养学生爱学英语,把学习兴趣转化为他们终生的习惯并形成一种持续的动力,也就是说当学习从短暂性动词变成持续性动词的时候,才是学习真正的开始。

可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是成递减的趋势存在的,从喜欢到讨厌甚至完全放弃,这个过程我们也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所以,我一直用这句话警告自己:你干得很辛苦不代表你干得有价值。很多时候我们错误方向的干,很可能就是“毁人不倦”。

所以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重心在于“学”,我们必须在学上下功夫,激发学生的热爱,让英语学习变成一件好玩的事,在这个过程中人人都是玩家,人人都能有成就感的确认和体验,这样才会在不断行走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02.

我选择打印出大本大字,这是从我自身的真实情况出发,真正需求出发,不会因为课标设计是小本我就打印出小本,这就是我们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的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为题,教学贵在“求真务实”。

网课的学习效果大家都知道,在我看来网课就是一种唤醒,我们可以利用网课有网这段时间把数字化教学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多去感知真正的真实的情景,把语言学习运用到生活实际,运用所学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我们英语课本中有一篇故事,一个小女孩发现了大海的异样,她说有海啸发生,让大家赶紧撤离海边,她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救了很多人,这就是英语学习活动观。

为什么很多人没有这样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用一句话定义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想的最多的是我们考试的分数,想的是我们的考评,是我们追求的荣誉,所以我们更愿意让学生立足教材,立足试卷……我们追求“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理念在十年前或五年前是有效的,但是放到现在的学习情境中却行不通,学生越来越难管理的背后是我们的理念跟不上他们的变化,我们低估了时代的发展。

没有变就没有发展,一切都在变,我们跟着也要变,当你再读“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哲学的理念,而哲学代表着智慧,我们缺少智慧力的支撑,就会遇到“山穷水尽”。

当我们自己站在山巅的时候,我们才能引领学生去看到未来,心中才有江山。

03.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活动,这是对学习方法和策略甚至设计的一个诠释。

如何设计我们的教学,我们应追寻的方向是什么?我们还是要以“学”字为基础展开。

学+思=学思结合。很多时候我们讲了N遍但是学生依然记不住,这里面缺少的是一个思考,思考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比如我们遇到一个单词scan,学生没有学过,这是一个新单词,怎么读?首先我们得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观察这个单词,学生会发现这个单词中有一个can,这个单词前加上s读什么,学生拼读s can。我们不着急让学生读school,screen,scale…学生就会发现规律,学会选择是/sk /还是/sg/。

学+用=学用结合。我们都知道知识只有在学中用,用中学才能形成被固定在记忆中。比如我网课讲过了核酸检测,那么在学生去做核酸检测的路上他就可以想到用到这些学过的知识,然后用这些所学变成视频讲解或记录自己做核酸检测的过程,这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

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这就是学用结合。

学+创=学创结合。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我们讲母亲节的时候使用的是一个模板,但是学生就不能复制这个模板,他们的母亲和讲解中的母亲自然不同,我们“拿来”后不仅要做到仿写,还要学会改写。

杨诗云老师在这一块做的非常好,她们学过美食节那一单元后,然后孩子们开始分享自己拿手的美食,有凉皮,炒菜,做三明治,做牛排………这就是知识的迁移和创新,这是活动观最终的落脚点。

同样是学习,但是我们变一种方式就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而且这样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我们也在引导学生认识手机的作用,让手机成为我们学习的工具而不是我们生活中的玩具。

会选择很重要。

所以我们一定要追求学思结合,以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学习在路上,思考路上……

干,就对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在路上||重新审视英语学习活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