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79――形式大于内容

        阳明心学79――形式大于内容

          (2020年4月20日10:20)

      听读阳明先生《教约》一文,并精读译文的最大感触就是“形式大于内容”。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呢?

      通读全文,大体概要就是:每日工夫先考德,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次背书诵书,凡授书不在徒多贵精熟,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随时就事;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

      当时,学生学习重在品德教育,把德行放在第一位。并且,每天先考察德性,还要据实以对,不能虚妄,就是这一点,就很令现在的教育和学习借鉴。特别是每天考察品德的内容更是让人叹服:先考察学生在家对待父母的敬畏之心和侍奉礼节,再考察学生在上学路上的言行举止和内心变化是否做到忠信笃敬。这几个方面,要是放到以追求学分为要的教育方式方法,真的是多此一举。但就是这种所谓的多此一举,其实对于一个人的品德修养的养成和提升至关重要。

      现在又有几个学校能做到这样呢?教授学问持续不断,每天灌输的知识应接不暇,这个知识没完,下个知识就来了。与阳明先生所提倡的“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相比,真的有天壤之别。光知识的灌输就受不了,又怎么有时间去学习形式上的礼仪呢?

      每读一遍,都随时就事而思,每天学这些有用吗?这些不都是形式上的东西吗?又没法用计量的方式进行考核,一时半会怎么知道学得如何呢?难道就从做得标准与否来判定学得好孬吗?这些问题,其实是对学习这些礼仪的不理解,没有真正地感受到其中这样做的真谛。

      这些,看似形式上的东西,其实对于个人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现在不强调这样学习,也不注重这种形式上的学习,并不代表人的素质就提升了。看到社会上一些不好的现象,令人心纠,其实就是礼仪不到位的表现。如果形式上都没有,更别说内容上了。往往形式上的表现,都是内在心里的反映。看一个人的言行,其实就反映了他的内心。

      当今社会,可以说物欲横流,各种诱惑让人眼花缭乱,最容让人心不定,稍有不慎就可能越红线,最需要强调品德修养的学习,也更加凸显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怎么学习,就要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在学习内容的同时,更加注重形式上的重要性。比如,我们学习阳明心学,老师要求我们读原文、听导读、日行一善、写心得体会多少字,并要求打卡什么的,组成了不同地班级,有班长、组长、委员什么的,并天天督促、时时检视………。学习就是了,为什么还这么繁琐呢?这些看似形式上的东西,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学习,更好地修心,不是吗?如果没有这些形式上的东西,我个人真的是不会这样坚持学习的。

      这不形式大于内容吗?在某些时候真的这样。

          兖州,陈涛,2020.4.20.21:34

你可能感兴趣的:(阳明心学79――形式大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