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杯——我的竞赛之路

      今天是学校第九届校长杯总结大会。不知不觉参加工作将近10个年头了,一毕业就来了二职,从生涩的新教师到现在,一路走来,感慨不已。现在,我基本上被认为是比赛型教师,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被贴上这样的标签的。我并没有刻意去规划自己的职业路径,当年也只顾埋头前进,没想那么多。

      第一次参加的比赛就是学校的“校长杯”公开课教学竞赛。那时的德育组长詹敏玲老师问了组里几位老师:“谁要参赛?”大家都有各种原因无法参加。于是,组长就问了最年轻资历最浅的我,让我上台锻炼。我啥也没想就参加了。那时候教研氛围很浓,组长帮助我选题,组里老师帮我磨课,就连上课前的准备工作都有大家的身影。本来那天校长要来听,我就紧张了,组长偷偷打听了,上课前跟我说校长去开会了,不来听,叫我不用紧张。不过那天教学副校长来了。比赛那天就像过节一样,办公室老师都忙起来了,学生也进来问我需要哪些帮助,当时真是觉得自己倍受宠爱啊!也是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根本不知道比赛意味着啥,只知道一个老师,就是要上好课。

      上完课后,有好几个老师跟我说上得不错,给我竖大拇指,我想,大约是上得不错吧!想着反正按照我的设想上完了,没有什么意外发生,我最担心的语速过快也没特别突出,就是圆满了,成绩也没多想。结果出来后,是基础组的二等奖,我也挺满意的,只是教学副校长在总结会上,花了很多时间在全校老师面前点评我的课,让我受宠若惊,也学到了很多。总之,这节课使我获得了很多赞赏。这节课可能是我真正被老师们所认识的起点吧!

    第二场比赛对我职业生涯的影响就更大了。那时正值第二届校长杯,但我参加的却不是这个比赛,本来被指定参赛,我也已经定了课题、选了班级,给学生布置了任务。但是当时第一届“创新杯”德育说课比赛在广州举行,确定要参赛后我就不能参加校长杯了。那时是看到了一个观摩通知文件,我跟詹敏玲部长说,我想去观摩,学习别人怎么上课。她说:你打个电话,问问能不能参赛,反正都要去的,能参赛拿个奖更好。想想也对,反正最低也是三等奖,这届去学习,下届说不定能真的拿奖。于是联系了组委会说有名额,让我联系教科院。记得那天是周四,跟教科院报完名了,想着下周比赛,周末准备一下吧。可是刚报上名,教科院就通知,周日去广州先展示一下,专家给你们提意见。我周六在家里做了一天课件,把原来一节主题班会改为德育课。周日早上5点多,我爸送我去火车站坐动车,他大概看出来我很紧张,跟我说:“你是很优秀的!”我就带着这样的惊魂不定的感受去了广州。到达那个会场的时候早了很多,门还没开。我蹲在门口等着。时间差不多到了,当时的广东中职德育指导中心副主任林幸福老师来开门了,跟着他一起准备了茶水,我就作为10名广东参赛选手之一上台展示了那节粗糙没怎么成型的课,有一位老师的点评很犀利,也让我的自信低到谷底。后来,深圳的另一名参赛选手,也是我的前辈王孟洋老师跟我说:“她的意见可能对,但跟我们的实际不一定符合,不用太紧张。”林幸福老师也跟我说:“我觉得你和***(另一个老师的名字)很不错!”这两位老师的话又给我打了强心针。想想也是,本来也没希望拿奖,何必那么紧张。于是,回家。

      回学校后,我按部就班的上课、做班主任,课余时间做做课件,并按比赛要求录课,打说课稿、教案。到时间了就去比赛。比赛前一天,跟詹敏玲部长,史副部长和肖专业主任(他俩去参观调研物流企业的)一起去到广州报到。当天晚上,抽完签,拷完课件,教科院罗所长就看了我们的课件,给了一定的意见,回到房间,我给詹部长说了一遍课,以便背熟稿子。我说完“谢谢大家”后,她还给我鼓掌。我记得抽到的号码是12号,几乎是正中间,还挺庆幸。第二天发现,这中间的号码,正好是下午第一个,大家正昏昏欲睡的时候,可是,只能直面,无法左右。说课结束下台了,计时的老师对我微笑点了下头,我心里想,比完了可以松口气了。晚上吃饭的时候,我正享受着赛后放松的美好时光和星级自助餐的美食盛宴,有一个老师跟我说:你是刘丹娜老师?成绩不错,不过还没正式出来,先不要说出去。我本来不抱希望,到现在野心被点燃了,居然这样,那我能那三等奖以上的奖了吧,有没有希望是一等奖,醒醒神,还是不敢想。夜宵,詹部长又被她的同学请走了。我跟着深圳队的领导老师们一起吃饭,我什么也没想,吃吃喝喝,还跟着大家喝了几杯啤酒,把自己喝醉了。回到房间没多久,詹老师就回来了,我洗完澡清醒了一点,跟她聊了一会儿天就睡了。第二天表彰,我心提到嗓子眼了,在耿贝拿了一等奖后,我觉得没希望了,一等奖都发完了。然后又发现这是分组来颁奖的,还有一组一等奖没颁,心又跳得快了,真是像坐过山车一样。最后,一等奖念到我的名字后,我乐开了花。领完奖以后,我出门打电话给我的好姐妹玲玲,詹老师打给校长汇报工作,我们那天真是开心啊!

      回到学校,正好有个大会要开,开会前校长给我颁了奖,送了花,说那是我校第一个国家级教学竞赛金牌。那时候真是有点晕乎乎的,一切都像做梦一样。

      第三次比赛,还是校长杯教学竞赛,我又被指定参加了,这次的准备就没有那么充分了,借了一个班,选了我平时觉得上得不错的课题,就去上了。那天看到听课的老师都坐到走廊上了,我心里慌了,上不好就丢脸了。可能那节课我本来也设计得不错、上得也很熟练了,也可能是评委们先入为主,最后得了一等奖。我有点受之有愧!不过拿到那套青花瓷钢笔和书签奖品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微笑)

      我的成长是伴随着三届校长杯的历程的,2010、2011、2012,后面,那些优质课、微课、2016年的信息化竞赛,2018年的班会课设计奖,都不及前面几年比赛给我的成长大。

      其实我不想被定型为哪一类的老师,贴上标签后可能会下意识的限制其它发展的可能,而且,一旦被贴上标签,我再参赛要是成绩太差脸上也挂不住,压力会更大。我现在最希望的是,抹掉一切过往,宛如初上讲台一样,奋勇向前,无惧风雨,也无惧人心。可惜,我愿不忘初心,人生却未必如初见!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校长杯——我的竞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