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跨界了吗?

2019年12月14日

01

现在很流行“跨界”。比如演戏的去PK唱歌,跳舞的去当主持,主持人客串演戏。林林总总,啥情况的都有。看看现实生活中,“斜杠”青(中)年也不少。老师兼做微商的、卖保险都有。

我也赶时髦跨界了。不是数学老师出身,不爱做题,爱写文章。这算是小跨界,没离开教师职业范围内。我现在要说的是大跨界的“举动”,可以说,连我自己都没想,就被别人推“跨界”了。开始只是有求必应,后来发现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别买官司了,到底我夸什么界啦?哈哈,我一说,吓大家一跳。我跨界当“医生”啦。什么医生?开什么玩笑?医生那么圣神的职业,是谁说当就能当的吗?正规有证医生肯定当不了,就是久病成医那种江湖医生而已。

自从我得了甲状腺结节这病以后,我认真在网上学习,了解各种医学术语,每次去看病,候诊期间,和病友交流,看看她们的B超报告,结合医生诊断术语,分析对比各种数据。所以对报告单上的医学术语,比那些不研究病情的患者,貌似明白一些。

再有我写了几篇关于看该病的文章后,也算给自己作了“广告”。所以不时就有朋友或微信或电话找我,咨询自己或亲属的病情。有确诊后情绪不稳定,找我聊天做心理辅导的;也有问看病流程的或让推荐医生的。我从做教育咨询(专业),不知啥时“跨界”甲状腺疾病咨询啦!

不管啥,只要我知道的,我就愿意无保留地分享大家。尤其那些刚知道患病,惊慌失措不得了的人,我给她们送去安慰和鼓励。有个朋友和我说,和我聊完心理就舒坦多了,对疾病也不那么害怕了。

前天我的文章《去复查》刚发出去,就有两个好友找我咨询该病。一个是她母亲最近刚发现,不是权威医院,大夫就说三月或半年来复查,也没明确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于是很担心,问用不用手术。我让她把B超报发过来,我研究了报告单的描述语言,感觉不太全面,专业性不够强。一看标题医院,妇产医院做的B超。

于是我回复:依据报告描述,我认为没事,连3级(95%是良性)都够不上,像2级(良性)。建议去肿瘤医院重新做彩超诊断,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办。儿子在旁边提醒我说:妈,你不是医生,不能给人家诊断,只是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我说:我知道,我就是帮助分析,下一步怎么办。再去什么医院进一步确诊,不让她们盲目去手术。


02

十月份我来天津之前,一个朋友的姐姐,体检时突然发现甲状腺结节,医生怀疑恶性,建议手术。把她们姐俩吓够呛,她妹妹赶紧来找我,帮助出主意,怎么办。

我看了B超单的描述,感觉并不十分严重。还有这家医院对这种病诊断描述不也不全面,结论模糊。通过我这两年多接触到的各个医院甲状腺B超报告,给出的表述虽大体相同,但细分方面有很大的出入。就是对疾病的观察角度,描述的数据,给出的结论并不一样。

就像我们老师评价学生,有的老师就注重成绩,什么品德,劳动、为人统统不看,学习好就给出结论是好学生。有的老师考察比较全面,各个角度都关注,一个小地方有问题,都予以校正。这就是一个人(教师、医生)业务能力高低的区别。所以同一个病人,不同医院的不同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是有出入。尤其是早期疾病,病灶不明显,最难判断。晚期各项指标明显呈现,叫个大夫就能看出来。

于是我就建议她再去医大二院,和肿瘤医院两家医院分别复查。如果他两家医院结论比较接近,再选择下一步怎么治疗。如果他俩分歧很大,再来天津确诊。不太严重时,不建议来津。

医大二院和肿瘤医院分别给出相近的结论,肿瘤医院诊断描述更细致,3级(95%是良性),半年以后复查。和我最初的判断基本吻合。所以提醒大家,一旦发现病别着急,一家一家的看看,听听都怎么说。医生诊断个人经验占主导,尤其遇到模棱两可,不太重时,不好判断的。

03

总说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其实早期发现是难点。即使你去看病,有的大夫经验不足,也发现不了。患者一害怕就容易过度治疗。就像现在生小孩,剖妇产多,部分医生”诱导“是一个原因,孕妇自己不淡定,害怕是另一个原因。不该剖(手术)的剖就是过度治疗。

退一步讲,即使是恶性,不到一定程度也不用立即手术,可以选择观察。但大夫也说了,前提是患者必须心态好,不害怕。整体提心吊胆,寝食不安的,就赶紧手术去掉心病。所以得同样的病,如何选择治疗方案以及治疗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越是一辈子健康的人,得一点小病都接受不了。因她们对病的经历太少,像一个单纯的孩子,内心没有受过挫。很早就患病的老病号们,经历的多,内心也得多。她们是人生路上多坎坷,再多一个又如何。

朋友们总夸我心态好,我是这么想的,甲状腺这病又不疼又不痒,不影响吃,也不影响喝。即使最后需要手术,也不影响寿命长短。比起脑梗、心梗还保险。脑梗严重易瘫痪,心梗急性发作易猝死。这病唯一缺点就是名不好听,叫XXX癌。多数健康的人,谈癌变色。在他们陈旧的(也不更新)观念里,癌症=死亡。现代理念是,癌症不等于死亡。除了个别的癌症(肝癌、肺癌等)以外,其它小“癌”种被视为如糖尿病一样可以用药物维持的慢性疾病。

所以得了病,别怕,怕也没有用,越怕越重,不怕还能好的快些。再有别预设和幻想自己就必须啥病没有,健康活到老。老了有病是常态,没病是非常态。这样想,在没有病之前,就做好心理准备,真有病,也就不那么都害怕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跨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