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嚼两千年》:槟榔在中国的流行简史

《一嚼两千年》:槟榔在中国的流行简史

                                                  思衣谷



2005年超级女声你们曾经看了吗?这个大家都记不清了吧。这个没有关系,记住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的号作品就好了。而让笔者较为印象深刻的是张靓颖唱民歌《采槟榔》,就唱出了民歌的流行性和传承性出来,因为我们知道这首有名的民歌《采槟榔》原唱是周璇,后来也曾经有名的歌手凤飞飞、邓丽君、高胜美、杨钰莹、宋祖英、卓依婷都是有唱过的,而那时候乐坛新歌声的张靓颖就用实力唱出了《采槟榔》应有的南国槟榔情爱的生动生活场景。而值得注意的是该歌曲的作曲是来自湘潭作曲家黎锦光 ,他是根据湖南花鼓戏双川调而创作的,歌词者是由殷忆秋。

说到这里,你会问槟榔这个东西,在我国而言,不是在海南和台湾生产的吗?应该属于南方文化呢,这样的歌曲怎么在湖南湘潭人那里创作而流行呢?是的,不但是音乐,就热带植物槟榔产业而言,将槟榔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不是台湾,也不是海南,而是湘潭。这是为什么?而槟榔的简史又是怎么的?这个产业的未来之路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关于槟榔的研究,我们可以从最近由中信出版集团推出,由历史、人类学博士雷雨的新作《一嚼两千年》就可以指点迷津了。

曹雨是广州人,现就职于暨南大学,专研饮食人类学,尤重食物与移民之关系,著有《中国食辣史》。而这次新作《一嚼两千年》,也是他从人类发展学的角度,其分析和讨论了关于槟榔在中国发展简史。此书一共分为四个章节。其中第一章就是讲到了从黑齿国到孔雀王朝和阿拉伯:全球史中的槟榔。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了槟榔的史前故事。其中作者根据最新的世界公布的证据,来自菲律宾巴拉望岛的都扬洞发现最早人类嚼槟榔的痕迹,如化石可知当时的人类就应该懂得了将槟榔和石灰一起吃。这是与海南、台湾。以及整个东南亚和南非吃槟榔的方式几乎是一致的。除了黑齿国,作者也补充说到了古印度历史中的槟榔,其中作者就以翔实的印度编年史《岛史》《大史》都有关于槟榔的记载,说到印度吃槟榔更强调加上各种复杂的香料的食用习俗。

说到槟榔,一个概念是需要了解的,那就是史前南岛语族文化。史前南岛语族它主要分布于西起马达加斯加,东到复活节岛,北起中国台湾岛和夏威夷群岛,南抵新西兰的广阔海域内的岛屿上。在他们文化中,有个非常与现代审美有偏差的情况,那就是黑齿文化,在那个时代,因为早称人类黑齿的原因是吃槟榔有关的,他们认为黑齿是人与动物的基本区别。他们认为白牙齿是自然的,但黑齿是后天认为造成的,因为他们染黑齿成为了当时时期的一定的审美文化的标准。后来时代的发展,使得不产的日本,日本人也自然学起了这种染黑齿,使得在日本的江户时代,就崇尚了一种黑齿成为了美女的标志的文化现象。另外,作者也提到,日本在殖民统治中国台湾时期,也曾下令种植和食用槟榔,但台湾光复后,食用槟榔的习俗迅速恢复,这就说明了中国台湾人食用槟榔习俗的韧性。

第二章讲到从驱瘴之药到魏晋风流:槟榔进入中国。作者就以历史的线索,说明了西汉时期的槟榔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了南越的奇树的。后来发展到了东汉时期,槟榔就成为了一种药物的存在,成为了岭南人祛除瘴气的“洗瘴丹”。作者是岭南人,自然深刻知道岭南湿气重重,但在古代,岭南地区不不仅湿气,还瘴气重重。其中祛病的方法就是吃槟榔了。在这里,作者就列举了很多实证说明了槟榔的药物价值,如《齐民要术》《异物志》,自然不得不说的还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而现代医学而言,作者也说出了槟榔是可以对肝吸虫、吸血虫、蛔虫等有驱杀功能。自然就使得槟榔成为南方人的“洗瘴丹”了。可不是嘛,连北宋的苏东坡为槟榔有消瘴功效打了“广告”,诗云《咏槟榔》。

再后来发展了吴、西晋时期,槟榔成为了岭南人结婚或者待客时必上的食物,如果接待时不奉上槟榔,就说明了他们之间关系破裂的表征。根据万震的《《南州异物志》的说法,就说明槟榔在待客礼仪中有着特别的意义的。而在东晋时期,槟榔就是成为了岭南男女的定情之物。其中作者就列举了在东莞的致槟榔歌和酬槟榔歌文化中,说明了这一点。而再到南北朝,槟榔的存在就成为了名士风流的虚华浮糜或者士大夫精神象征。其中《南史》就是明确记载了槟榔在南朝士族的流行情况。而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南史》关于槟榔和孝道的故事,作者就引用典故中任昉的父亲任遥临终因为不吃不好的槟榔,任昉因此怀憾就终身不吃槟榔,这就讲明了要当时名士要择优吃槟榔的生活方式,也体现了万事以孝为先的士大夫精神。最后,作者也以高洋骂王昕的罪状,说明了北朝的文化人对南朝的文学艺术、生活方式,如南朝的食用槟榔也是一并学习的事实。

第三章八面玲珑的岭南异果:槟榔中的中国文化。这章节就讲述了槟榔的四张面孔,第一张是南药之首的药效价值,第二张是作为佛教的供养物,意义是强化了佛教的本源意识,第三张面孔就是作为士绅阶层的诗人们的托物咏志的宠物,第四张作为粤闽士风。其中在佛教的供养物部分,作者就以《文殊师利问经》作为依据,说明了佛教与槟榔的几个基本事实,如两者食用者群体的地区是重叠的,古印度有食用槟榔的习惯;有古典说明是槟榔是供奉之物。而在粤闽士风,作者就尤为列举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就总结了槟榔在当地风俗所赋予的文化意义:待客首礼、嫁娶必备、排解纷争、祛除瘴疠。此外,屈大均还介绍广东各地不同吃槟榔的吃法也是活活的干货,大家可以学着点的喔。

第四章就讲到了八亿人的沉迷:槟榔在当代的衰与兴。这一章,作者就从世界的眼光出发,从而客观看待这种奇异的槟榔。它是继尼古丁、酒精、咖啡因,第四大成瘾性物质。这里,作者尤为特出地列举了美国历史学家戴维考特莱特总结了槟榔不能成为世界流行的成瘾品的原因:运输限制问题、初体验不好问题、第三是外观不雅观,对牙齿伤害等问题。其他原因不知怎么样,但就笔者而言,在成人后的读书时期,舍友有给笔者吃槟榔,但笔者的初体验是非常不好的,笔者的确出现了胸闷、不舒服的发热发汗、头晕想吐,口感还非常柴,自然敬而远之了。

而之后,回到了上文开始的问题,湘潭人是怎样开始吃槟榔的呢?这就在哦第四章的第三节,有了详细的阐述。原来在传统中国水路,湘潭是沟通岭南和江南的重要“商业码头”。也是贯通南货北上,北货南下的交通要点,自然是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了,而槟榔又是岭南出产的重要药材,自然湘潭就成为了重要集散地。后来,虽然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商界发生了大换血,但新兴商人还是沿袭了传统商人饭后使用槟榔的习惯,自然就成为了商人必备之物,这里不仅在湘潭,在全国商业重地都是有这样食用槟榔的生活情趣的。

再后来,从岭南槟榔发展了湘潭槟榔,都是槟榔产业的发展,其中作者就列举了现代湘潭制的“烟果槟榔”的流程,就说明了,湘潭槟榔为何成为如今的槟榔的发展。此外,作者也客观地从两大前提说明了湘潭槟榔如何走出去的客观环境,如20世纪初就成为了初步的市场竞争。第二个是湖湘媒介文化的全国传播。如上文提到歌曲的《采槟榔》的流行,以及当地槟榔文化产业的推广等。

关于槟榔的发展未来,作者也在最后做了两节,第六节乘着经济大潮席卷全国的槟榔和第七节槟榔在中国还能流行多久。就说明了作者客观的预判,其中作者还以田野方式的调查问卷调研这个槟榔产业的发展趋势,是显得十分有科学性和发展性的。在作者看到槟榔产业会可能出现三大情景,而其中第一种情景是槟榔产业会积极扩张,政府积极控制。如2021年9月17日,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就说明了政府积极控制。

作者结合历史文献研究、人类学视角和社会学调研,再现了槟榔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演变历程——它作为一种热带作物,如何从太平洋的南岛文化圈走出来,如何传播到南亚,与佛教文化交融,更重要的是,如何从秦末汉初开始在中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中留下印记。我们知道,从药品到瘾品,槟榔在中国是非常流行的。我们自然知道槟榔是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从一个文化和人类学的角度去看待,原来槟榔是人类完整的发展史上,是少不了的一部分,毕竟它是药物,是文化符号,是生活方式,更是自然也是第四大成瘾性物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嚼两千年》:槟榔在中国的流行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