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学生自私问题原因分析

首先学生天生的利己倾向。他们在儿童心理发展未达到成熟阶段的时期,他们往往单纯地确定“我即世界”,这种自我中心虽随时间和经历的推移,逐渐接纳他人和减少利己行为,但乃固执己见,不能接受公正、正确的意见。于是,学生衡量外界的标准便是是否有利干他,相应的行为也如此。其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根本变化,发家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宽,很多父母外出务工,把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家里,为了表示弥补,经常寄来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家长常常嘱咐孩子,不要给别人,不要弄坏;即使父母在身边,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家长没教会孩子与别人分享,不愿吃亏;有些家长本身素质差,故意把孩子向这方面引导;过分宠爱孩子的父母总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对孩子过分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容忍、迁就孩子的错误,这样使孩子很自大,不关心他人利益,偏视公正权益,一切为自己为中心,自然而然造成了孩子的自私。再者家庭大环境的缺失。父母家庭角色、地位的偏错,家庭氛围差等,都会促使孩子形成自私的思想和行为。为对孩子的思想、行为反复无常、表里不一,当孩子有错误时便嘲讽、鄙视,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只能封闭和回避他人的来往,缩回自己的小圈子里,结果必然导致自私的产生。最后我们学校过于看重成绩。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但社会衡量一个学校的标准主要看升学率,评价教师的标准主要看教学成绩,在德育和智育面前,一些老师往往更重视分数,只要成绩考得好,就是好学生,就能得到各种表扬。于是,老师的溺爱滋长了他们的“骄、娇”二气,造就了他们自私的心理,使他们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这样,他们不但不能主动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更谈不上能主动地加以调整和改进。在今后,要努力学生多为他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针对学生自私问题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