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三个读者而“活着”!(2010年12月16日,星期四)

今天是星期四,下午3点——5点,在学生教学楼的一个教室,我的“图书馆阅读”的第五次讲座——珍惜人生,请好好《活着》:余华和他的作品,如期进行,这是针对余华和他的作品第一次讲座。我对余华和他的作品几年前看的比较多,比较欣赏他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虽然它们的艺术和深度欠缺很多,一度确实很庆幸自己是在“活着”,比作品里的主人公很好的活着呢!确实认为“活着”是任何人生包括其他动物和植物等所有生物体的多么伟大的事业!其他的短篇——尤其是他的先锋系列作品,却无法让我喜欢——因为太编造太血腥的缘故。但总体上,余华的前两部长篇还是反映出特殊年代中国人“活着”的一种现实与心理的真实:艰难和麻木,麻木和艰难,也许就这两种姿态,然后感觉挺好,因为是在“活着”嘛!因此,“活着”的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的肯定,就是一种快乐、幸福和满足的体验。这些是要告诉和讲解给读者的,达到一种目的:珍惜自己和其他人乃至动植物的生命!

可是多年后,最近一段时间,重读余华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结合着叔本华和尼采对人生的痛苦思考,梳理我全部汇集于此的思维,让我再次思考人生“活着”的意义,其实对于“活着的意义”本身进行探讨,这是没什么意义的,活着就是活着,把活着赋予太多人为的意义好像也许真是多余。作者创作的本意也是不把活着当做意义,而是把活着当做活着本身人只该为活着而活着就是。活着也许没意义才是真正经得住考验的意义,其他所有崇高的充实的意义,其实意义也许不大。这是一,二,从“活着”的本质思考,任何“活着”其实都是一种失去和损失,因此苦难和痛苦、精神的苦恼与心灵的磨难与生俱来直到生命的消失,痛苦或者是痛苦,或者是变相的快乐与幸福,人对自己生命“活着”现象的思考,其实怎么也摆脱不了“交织着痛苦与幸福的辩证法”的哲学内涵。这些是留给我自己的,没事儿的时候当思维开始漫游,情愿它带着我走向生命的深处和敏感处乃至痛处去瞭望瞭望,仅此而已。

由于无法做更多的广告,又由于学生周四下午活动颇多,或者由于其他许许多多的“由于”吧!来的读者只有三个,空荡荡的教室里,三个读者和我,总共是四个人,因为有热情和坚持的态度,因此感觉上满满当当的!当时我一点也不觉得难堪,毕竟还有三个读者嘛!哪怕只是来一个,我也会热情的坚持住,就是一个不来,我自己坐下来继续读读余华的书,写点日记什么的,也会到时间才离去的。记得当时屋子里暖气不足,我脱了大衣,因为不想停顿自己的讲解,我就忍着冷,感觉到很冷的,只是心里有热度,所以事后并没有感冒。从这次经验上也能得出,只要一个人有热情,再冷也是热。这就是我这篇图书馆日记的标题的意义所在:为三个读者而“活着”,不是麻木而艰难的“活着”,而是热情而坚持的“活着”,连感冒都害怕的退避三舍,我还惧怕如此这般的近似于诸葛孔明的“空城计”吗?

哈,写到这里算是结束,我也没有想到今天在写这份我挚爱无比的“图书馆阅读”的日记,我的心态会如此之好,希望与信心不但不受损,完好如初,而且还富富有盈余!但说我一点不在意,没有什么看法,是不对的,因为这确实是在比较强力的消化吸收和反刍之后,获得的一种图书馆职业生活的承担而已!说这是一种打肿脸充胖子比较恰当吧!像是这类事情确实需要这样充充,我愿意这样充充,是因为在这之前我对自己也是做了很多工作,今天真实的写出来真实的面对,面子和虚荣心问题其实不大,不必在意,因为做的是正义之事,人单力微,实属常情,自己已经尽力了,实际上自己和自己达成了沟通之后的近乎完好的和解之局面,这才是格外重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三个读者而“活着”!(2010年12月16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