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三节 步法7:连接:团队OKR与个人OKR的连接
OKR是一种思维方式
本章所有内容均为OKR实战过程中核心,是确保OKR体系健康推进,以及发挥影响力的源泉,但在实操过程中却经常被忽略,导致OKR应用沦为:有其形,无其神。OKR体系的成功实施,可以使参与者从中领悟到多重价值,OKR是一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培训工具,可以驱使我们的员工利用有限的资源,打造出超级产品,为用户提供绝佳体验。尤其是对于初创企业和成长期企业,培养一批优秀的管理者尤为重要,OKR可以锤炼组织中的成员,在资源受限的处境中,依旧达成目标,体现在团队OKR与个体OKR的协同连接上。
团队的OKR是组织全员的智慧和科学有序路径的集合,聚集了团队的核心思维,是团队高度共识的结晶,是团队对业务深度理解的表达。而个体OKR是团队目标的分支,是个体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个体价值产出和组织诉求的交汇点。
OKR连接维度
表现在应用场景中,团队OKR与个体OKR之间,是承接与覆盖,囊括与集合。当走进更深层次,协同连接会体现出组织再设计的诉求,以及传统岗位设计的进化,正在由传统的基于能力模型和绩效标准而形成的“千人一面”,演变成为个体特质与组织目标结合而成的“千人千面”。因而正在由胜任力走向创造力,由外到内,由形到神,由岗到人,由保持到创造,由静止到动态。
OKR连接与组织规模
这几年的咨询加授课,让我结识很多企业家和国内优秀的管理者,也曾见到了很多行业大咖,商业精英,在企业调研中,亲眼目睹指数级增长的壮观,和消费升级带来的起伏和分流,还有那未被满足的需求引爆后的惊涛骇浪。
无数的案例和客户咨询,我仅仅给对方在某个点上,贡献了一些价值,但客户们给予我的太多太多了,我十分尊重那些探寻帮助的客户,对我来说,那是一种责任,一种莫大的信任,一种期盼。我也十分敬仰那些创业者,创业初期的举步维艰,在生存线上的游走,发展期的妥协,转型期之痛,面对营商环境的无奈,面对资本的倔强,面对梦想的追逐,面对产品的探求,面对市场的洞见,面对客户的体察……这些永恒的符号都将被记录下来。
相对于初创型组织,传统组织中团队OKR与个体OKR的协同连接难度要大的多,相对于中小企业,大型组织中OKR的协同连接的复杂程度要高得多,相对于科技型知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所面临阻力更强。
在组织中以试点单位的形式推进OKR落地的较多,或者以独立项目开启OKR的也比较普遍,毕竟有限范围的应用,起到先行先试的状态。也会有整体组织全面推开OKR的情况,说实话,对传统组织是极大的考验。OKR是否可以稳步的实施,能否有效阶段性产出成果,从而增强个体信心和获得感,在聚焦和协同,这两个环节最为重要,分别体现出OKR创建质量,和OKR连接效果。因此我建议的启动方式,最佳方案为从高管层面启动,对于聚焦,连接协同,自律,全透明,共同目标都起到示范作用。
OKR连接节点
在OKR应用协同连接环节中,如果以试点单位,项目制,全员铺开方式进展,除了需要强有力的管理者推动以外,大致员工情感会经历以下几个阶段:怀疑期---情绪高潮期---思维发散期---概念期---激情消散期---抱怨期---否定期,大量成功案例告诉我们,高效的团队OKR和个体OKR的协同连接发生在概念期和思维发散期之间,深刻的利用好创建聚焦带来的思维力,进行上下左右的对齐和协同连接。
如图所示
OKR连接的内涵
在OKR实操初期,团队OKR的创建阶段,全员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后面的协同连接埋下伏笔,凡是参与度高的团队,后续的OKR协同连接更顺畅。但有些传统组织在个体OKR创建阶段,就非常艰难,很多员工的OKR非常迁强无力,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接下来的协同连接,一定的无序的,各自为战,自说自话。当遇到这类情况,管理者的辅导,引导,指导非常之必要,毕竟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多数个体习惯了被管理,被强制约束。但我要提醒管理者,在团队OKR与个体OKR协同连接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岗位设计理念,不断的扩展思维空间,以全新的视角来面对,并时刻围绕用户价值,抛开原有设计的职岗模型,从价值创造出发,OKR协同连接的深层含义是新的一次组织再造,是基于用户需要的架构革新,是反传统的,反科层的,高度扁平化的,搭建以用户为核心的并联型组织模型。
OKR连接的意义
OKR的协同连接,在实战中对管理者的考察性最强,甚至高于其业务领域的专精,我们认为传统管理模式下,对管理者的定义可以理解为,针对已经既定的模式和运营方式的看护者,而OKR工作法驱动下的领导者,可以理解为针对变化展开变革,引领团队进入新世界,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OKR的协同与连接,正是推动传统管理者过度成新环境下的领导者的一个过程,也正是由保持现状到开辟新时代的过程。
实战寄语
一,落地手册
在实际应用中,大家会经常疑惑,协同和连接有区别吗?有什么区别吶?
1,协同更加强调结构化,连接更侧重组织效率;
2,协同着力点在组织和团队,连接真正的着力点在于个体业务行为;
3,协同体现在系统性能耗,连接则体现在全员高速运转而目标清晰。
案例反馈
连接是无止境的,在实际介入式业务连接中,我们会持续的干预引导,实现高效连接的基础需要具备以下几点:
1,团队成员间彼此认可,信任;
2,组织文化积极向上,友善;
3,打造学习型组织;
4,成长思维与集体心流式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