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一世界

图片发自App

    刚毕业那会儿,初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工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住宿问题,花几百人民币换得一个小小的暂时属于我的空间,还有一个人和我平分,安顿好了行李,也暂时安下心来。

      好几年前的杭州,几百块只能租下一个阁楼,还是和大学隔壁宿舍的同学合租。房间最低的地方半蹲着都会磕着头,有一个很小的窗户,打开正好是另一个房间的楼顶,所以视野很不好。屋内的陈列也很简单,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凳子,还有一个小柜子。两个人住略显得拥挤,我自己在网上淘了一个小床垫和一个挂衣架,挂上衣服便将我们的休息空间隔断开来,因为偶尔室友的男友还会过来住几天,这样便可以稍微减少点尴尬。

      房东明令禁止做饭,但那时候经济拮据,并不允许我顿顿在外面吃,于是只好偷偷买了个小电饭锅,平时就是买点土豆胡萝卜一通乱炖,加点盐巴就是一顿晚饭了,甚至油都不放。就这样吃了大半年,结果反而是身材匀称了,皮肤都好了不少。

        那时候我大部分是一个人的状态,室友经常加班到很晚或者和男朋友约会,中间有几个月还回了老家准备考当地的事业单位。而工作中大部分的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除了工作往来其他几乎没有交集,所以这个小屋子就是承载我情感最多的地方。于我来说,它更像是我的一个老朋友,是属于我的一个小世界。

      这个小空间承载了我半年多的时光,笑过也大哭过,明朗也迷茫过,甚至一个人待的太久了还会和它对话,下班了,我会小声说一句:我回来了,上班我也会说一句:晚上见。和朋友聊到这个细节时,他们常常笑我是疯癫了,可是那种心酸只有我自己懂得。

        我是感谢这个小屋子的,它包容了我太多的情绪,初入职场的恐惧和迷茫,取得小小成绩时的雀跃,以及无数对未来的期许等等。我也感谢那个同学,当我蹲在地铁出口等她来接我的时候感觉这个城市是那么陌生,心中充满着恐惧,可当我在无数的陌生中看到她的那一刻,才终于找到一点熟悉的味道,没有那么慌张了。

        小时候,几乎没有拥有过自己单独的房间,因为家里的孩子太多了!外婆一个人带着她三个孩子的孩子,加起来七八个,别人笑话说都也可以开个幼儿园了。小学时,和表妹分享一个房间一张床,乡下的房间面积都很大,放一张床,一个小方桌,几把椅子,还有三个木头箱子,是外婆的陪嫁。除去这些物件,活动空间还算大。屋子的墙面用白石灰刷的还算干净,贴着几张海报和我们的涂鸦画。地面是水泥的,有些地方坑坑洼洼,不是很平整。那时候在乡下可以住这样的房子也算是条件不错的了。对于这个房间的记忆很少,大多是两个人一人占据半个方桌各自写作业的情景。

      初中时,在上海工作的舅舅在镇上买了套房子,因为上学的缘故,外婆带着我们住进了舅舅的新房子,那时候表弟表妹都太小,跟着外婆住最大的房间,还有个很小的房间,自然就归我了,那是我第一次一个人拥有一个房间,开心到无与伦比,虽然也有点害怕,但是兴奋感占据上风!房间是家里最小的,却是我最喜欢的,里面的装潢很简单,没有床,是韩式的那种房间,地板用木架子搭高了一层,然后铺上深木色地板,墙角用软靠垫贴在墙上,铺上床垫和被子就是像个矮的榻榻米。房间也没有桌子,用了两块和地板一样颜色的木板粘在墙上,一高一矮,可以用来做书架和书桌。那时候沉迷于看小说,因为一个人住,常常偷偷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小说到深夜。后面流行起了复读机,买了一大堆歌带,五块钱一盒,正反面带歌词本的那种,每天的日常又多了听歌和抄写歌词送朋友,那时候能听的歌很有限,听来听去就歌带的那些,音质也不好,但却无比享受!

      大学时,第一次长时间住宿舍,无比紧张和兴奋,第一次自己顾起了生活。宿舍是八人间,上下铺的那种,但是只住了六个人,剩下的两个铺位平分给了大家放东西。第一次自己独立生活,购买生活用品,自己装饰自己的小空间,仅仅一张床的大小,也想弄成自己觉得舒服的样子,而其他的都是公共区域。四年的时候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是却有了和亲人一样的朋友们,一起在这个小宿舍吃火锅,聊八卦,一起追剧,一起大笑,一起哭泣。虽然偶尔大家也自顾自的忙着考证,忙着学分,忙着恋爱,忙着毕业,但是当你需要她们的时候,永远都在。

      或许我怀念的并不是住过的那些房间们,而是留在房间的记忆,那些我们和自己相处的空间,就像是内心折射出的一个小世界,而关于房间的故事还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屋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