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魂——一块石头对东川文化经济的异化

        东川曾经是中国的铜都,天南铜都是东川历史、文化和底蕴的代称。东川因铜,有了矿务局;东川有矿,设了省辖市。东川人来自全国五湖四海,方言五花八门,聊天都很费劲。

        那时,矿务局跟东川市都是地厅级,企业政府化,企业办社会,一样的框架,一样的机构,两家时不时闹点别扭,可热闹了。据说,矿务局工资高福利好,想进里面上班,比进市委市政府还难。

        二十世纪末,矿务局倒闭了,东川市撤销,降级成为昆明的一个区。企业破产、山河破碎、城市破败、人心破灭,悲观凄凉的情绪很长一段时间伴随着东川人,失落失望又傍徨无助。逃离东川,成了许多东川人无奈的选择。

        第一次到东川,驱车到达太阳谷,就算进入东川地界。想象中的铜锭、钢饰、铜制品没有看到,惊奇的是沿路一个个卖石头的商店。店面矮小简陋,一排排一层层的石头摆放得错落有致。每一个店家都很热心,还没进店,就跟你讲各种各样的石头,直到你登车离去。耐心的讲解和普及,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铁胆石、金江石、达朵石、将军石,知道了石头分类的标准。最厉害的是,每一个店主都把石头跟中国文化挂钩,涉及书法、绘画、雕塑、摄影,甚至是宗教和美学。所有的介绍和讲解,听得最多的就是意境这个词,朦朦胧胧的,感觉这些石头全是文化。

        铁胆石又称结核石,产地会泽驾车,是5亿年前寒武纪早期地壳运动时某种或几种矿物质经漫长的成岩化学作用,最终以不规则的图案聚合在球状硅体上而形成。东川会泽山水相连,雨水将铁胆石从山体中冲刷出来,经小江河跋涉到东川时,立体的矿物结晶以山鸟虫鱼等形象跃然在球面上。金江石则是巧家县金沙江中的水冲石,历经几千年的江水洗刷打磨,已经光滑细腻的表面呈现出或水墨或油画般的画卷。

        跟当年的美国相似,东川这个移民城市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不仅能包容不同的文化,更有将他乡奇石同化为已有的能力。经过文化包装,铁胆石金江石就成了东川特产。

        天南铜都已经成为过去,承载了几代人奋斗梦想的东川却还有舍弃不了的根和魂。企业破产私有,富裕的只是少数人,更多的职工下岗失业。逃离东川的只是少数,留下的人还要生存。企业是回不去了,但要吃饭要生活孩子要上学,最有效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赚钱。穷则思变,痛定思痛后,东川人走出了一条“老三宝”(洋芋、面条、张丰毅)到“新三宝”(古铜、奇石、红土地)的生存道路。这条路,对东川政府和当政者来说,也许是一种有意无意的解决下岗再就业的应对措施。对下岗职工来说,集体经商尝试游泳,实在是一种无奈也是必然,就连原东川矿务局省部级劳模雷昌萍大妈也卖起了酸菜。东川人把能够变成商品的东西都赋予了文化内涵,最大限度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把演员张丰毅和含有氧化铁的红土地贴上东川的文化符号,当作招商引资和吸引游客的名片,想方设法把一切可以销售的东西变成囗袋里的钞票。当然,新老三宝更多的是一种事后总结和美好概括,其中的辛酸,只有东川人才能体味。

        面条洋芋成了文化,石头古铜有了故事,张丰毅红土地变成了商品。一块块石头,一根根面条,一个个洋芋,让东川人赋予生命讲出神话。走进东川的客人,在石头面条洋芋面前沉思,在文化故事意境里流连。更让人激动的是,东川人将文化韵味分成等级,将意蕴品位与价格挂钩。石头面条洋芋变成东川的符号,被客人捎到了远方,留下的,是一张张有温度的人民币,还有下岗职工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展望。

        昨天,东川矿务局二二二选厂大井架是东川人创业奉献的标志。“头顶蓝天,脚踏云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豪言,振奋人心,让血沸腾,激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东川人。今天,那一块块石头,那一根根面条,那一个个洋芋,异化了东川的文化,律动了东川的经济,成了东川人自强奋进的象征。

        石头走出了东川,东川人走出来了。

        走进东川,我成了东川人。喜欢上了石头,我捎走了东川特产。

你可能感兴趣的:(石魂——一块石头对东川文化经济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