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心理学导论》读书笔记(2)


自恋人格困扰与精神病和边缘状态的区别-自体视角


……不同于后两种疾患的个案(精神病和边缘状态),自恋人格困扰的个案基本上已获致一个统整的自体(cohesive self),并且已建构完成统整的、理想化的古典客体(archaic object)。其次,不同于在精神病与边缘状态普遍见到的状况,古典自体或灌注(力比多)以自恋力比多的古典客体产生不可逆的解体(irreversible disintegration)的可能性,对这些个案并不构成严重威胁。

引自 第一章 导论

分享

Why?How?


由于已获致这些统整而稳定的精神结构,这些个案能够建立特定的、稳定的自恋移情Narcissistic transference,这使得古典结构得以在治疗中重新激活reactivation,却不致有继续退行至解体fragmentation的危险,因此他们是可分析的。

引自 第一章 导论

分享

后面的两个例子中存疑的概念:表现癖Exhibitionism,古典表现癖archaic  exhibitionism,古典表现癖力比多archaic exhibition libido


接下来表述的是自恋人格困扰和精神病之间的联系,以及互相印证的可能性和连接点。这里有个比喻,我们不必通过完全恶化的癌细胞来了解癌症,而是可以通过尚在早期阶段的少数癌细胞在健康肌体中的反应来了解癌症。


相对应的,精神病中几个层次的解体之后出现的“古典自体及古典自恋客体次发的代偿的复苏”在自恋困扰中偶尔出现(“稍纵即逝的现象”)可以让我们去了解精神病。How?


如果我们将统整的古典自恋构造:夸大自体grandiose self与理想化的双亲影像idealized parent imago,与以下两者比较,将会特别有益:(a)当它们朝着解体移动时,其随推行而变更的形态,及(b)或多或少较明显的精神病发生时,它们的代偿对应物(restitutive connterparts)。

引自 第一章 导论

分享

存疑概念:代偿restitutive、代偿对应物restitutive counterparts(联想:Adler的补偿(病理性的)?、需要了解Adler)。答案在后文:


……尤其有收获的是,去比较相对较健康的古典自恋构造grandiose self和idealized parent imago,和古典自恋构造在精神病下的对应物counterparts:delusional grandiosity和influencing machine。

引自 第一章 导论

分享

下面是Kohut的总结:


……(精神病和边缘状态、自恋人格困扰)决定性的区别特征如下:(a)前者倾向于长期放弃统整的自恋结构,而以妄想取代之(以逃避无可忍受的解体状态及古典自恋客体的失落);(b)后者呈现轻微而暂时的摆荡,通常朝向部分解体,最多只会出现少许稍纵即逝的代偿妄想。……后者的精神能够维系相对健康古典的夸大性质,而前者则是冰冷傲慢、达精神病程度的夸大妄想。……在自恋人格困扰个案所形成的移情中,会呈现一个被自恋灌注(力比多)的、全知全能、被赞叹和理想化、情绪支撑的双亲影像,这算是相对上健康的;至于精神病,则呈现一个威力无穷的自体加害者与操控者,即有影响力的机器、其全知全能已变成冷淡、不共情、非人类的邪魔。

引自 第一章 导论

分享

夸大自体领域和全能客体领域分别在常态、自恋、精神病三个阶段的表现,以及退行摆荡、可逆和不可逆的界限

进一步在几个方面说明精神病和边缘状态、自恋人格困扰的区别:


性欲化:1.精神病中致敬Freud,出现在古典夸大自体和理想化客体解体之前,和代偿物的妄想性复制品中出现;2.自恋困扰中则发生在分析中,分析早期的性错乱延续或者分析终止期中稍纵即逝的出现。


幻觉和妄想:1.精神病中,夸大自体和理想化的双亲影像这些结构被摧毁,但其断裂的碎片被次发地重组成妄想,然后由精神中剩余的整合功能加以合理化,目的是个案为了逃避其身体-心灵-自体body-mind-self长期解体的不堪忍受的体验而去建立的一些稳定病态结构所经营出来的;2.在自恋人格困扰中,发生在严重的退行摆荡中稍纵即逝的出现,目的是为了回应发生在治疗中的特定自恋移情的特定困扰。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体心理学导论》读书笔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