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之杂 思 录 (二)———007@216


题序:用过去顶替现在,文章一拿出来,改几下,又不算盗版他人,一周的作业瞬间就完成。很好,很好。

【一】

谈税收。税收你不知道的事。由于税收对征税对象来说,具有固定性、强制性和无偿性的特点,一般人一定程度上从内心抗拒反感税收,但又无力抗争,所以总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税收。罗胖在对刘守刚《中国财政史十六讲》的解读中,从中国历史朝代更迭的格局上侧面解读税收,让人豁然开朗,消减了内心对税收的偏见和误解,也有积极正面的深刻含义。我们一直认为税越轻越好,最好没有。但是,翻看历史,你会看到,税收收不上来或没收的行业,想要持续壮大发展几乎不可能,比如中国古代为啥要重农抑商,原来的理解是封建皇权脑袋僵化不开窍,其实,处于上层阶级的人,都是人精,你想到的他怎么可能想不到。农业,固定化,税收弹性小,刚性大,稳定,收起来容易。而商业,网格化,弹性大,不稳定,很难收,即使真好想去收,在当时情境中,也会触动皇权的根基,朝廷就更不愿意去收了。也因为没大规模去收税,朝廷自然会重农抑商。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商业一直被认为最低等的阶层,商业没有政权保障,也很难蓬勃发展。同时,在对比古代各国税负上,中国古代税收占整个经济体量的比例远远小于其他国家,属于轻徭薄赋。这也颠覆了原先的观点和认知。总之,政权可以制定税收体制,反过来税收决定着政权的稳固性。税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是一个负担,其实是支撑你发展的最底层基石。


【二】

谈套路,老观念中它是一个贬义词,一旦涉及总有厌恶感,如城市套路深,我想去农村,几乎把它和骗人一词画等号归到同一类当中。文章的套路也让人有些许厌恶。但是,随着认知维度的改变,才发现自己严重误会它了,也正是严重误会它,才会对写文章有无比的恐惧感。因为要用套路不愿去写,不用套路写出来又很混乱,混乱就产生自卑,自卑了就更写的语无伦次了,恶性循环。现在敢写了,慢慢写,写的不好,但边写边思考中,蓦然发现,写好必须有套路,即使风格特点本身也是一种套路,只是适合的问题。听了一本书,书名《万物》,作者是一位德国的汉学家,中文名字叫雷德侯(怎么感觉像是广州话)。书中以文物为出发点,讲述中国古典艺术,提到“模件化构造”“模件化系统”和“模件化思维”。指出古代文物不可能一件一件而且很相似地制作完成,它是用模件化进行的制作。我听了,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所谓模件化,就是一种套路,系统上的套路,只有套路或者说模件化,才可能短时间地大量生产,比如兵马俑,不可能一个一个做出来,因为分解归类后,每个部位最多只有八种形态,批量制作相同的部件,互相组合安装,就形成各种各样的姿态,提高了生产效率。于是乎,我想到了文章,不也是如此套路。顿时,我感觉认真学习领悟写作套路才是当务之急。


【三】

谈学习,几乎每个人,脑海就会闪现学生时代的画面,书、作业、考试、教室、老师、班主任。回忆起来是美好而无忧无虑的,可当时的场景却没有美好可言,一切都是被动的、如被驱赶的羔羊,学习就一个目的,考试。考好了就是学霸,差了就是学渣。对于当时的我,学习不是快乐的事情,所有的都是被强加的,玩耍成了最主动的事情,成为学渣就是一个必然。能考上中专也是高三一段时间的觉醒,主动的拼搏得来。被动学习的习惯一旦形成,很难改变,随波逐流,跻身于乌合之众当中不亦乐乎。觉醒总要面对残酷惨淡的人生之后,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只为寻找一个真实的自我,充分地了解自我,打造自我,战胜自我,要想做到意识到感悟到必须终身学习,对他人智慧的吸收,自我蹒跚地践行,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和意义,学习成了充实人生行为的发动机。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回首之杂 思 录 (二)———00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