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蛙类

      说起两栖动物,我们第1个想起来的肯定就是青蛙。青蛙在两栖动物这个物种之中算是最典型的了,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但是两者又都离不开,算是一个比较矛盾的状态。而在两栖动物之前,还只有软体动物与节肢动物。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软体动物全身上下几乎没有骨骼,而节肢动物的身体外部包裹了一层外骨骼有点像一层角质层,但也不太一样。两者毫无疑问都是有利有弊,软体动物一般体型较大,但正是因为没有骨骼,所以在运动方面其实并没有那么发达。而节肢动物则是在运动和保护上相比于软体动物增强了,但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的完美。外骨骼某些方面其实也在限制运动,而且确实,这样的骨骼也是容易断裂的。而一旦断裂就十分危险了。所以在这两者之后的生物需要通过一种全新的形态结构来生存,才能够进一步的产生进化。那么,要进化到什么样的一种形态呢?而到了这里我们就会想到,既然之前是外骨骼,那么能否把骨骼内化呢?

    于是就这样新的一种形态产生了,脊椎动物。而蛙类也是其中的代表物种之一。毕竟它们一方面在生活环境也就是陆地与海洋中有了变化,另一方面也在形态结构上有了变化。

    那么蛙类到底是如何生存又有什么样的形态结构呢?

    从青蛙的外观上可以看出来,明显这个物种已经与之前的鱼类产生了极大的变化。鱼类运动靠的还是尾巴和鳍,但是蛙类看上去就已经有了四肢,并且尾巴也已经退化了。毫无疑问,这也是证明蛙类可以在陆地上生存的基础原因,毕竟就算尾巴和鳍在水里有多么好使,但是在陆地上都无法动弹,除非像弹涂鱼那样。所以蛙类进化出来的四肢明显是用来适应陆地的。但是难道适应了陆地就无法在水里游泳了吗?也并不是。蛙类的游泳速度其实是很快的,而这也由于蛙类的四肢也就是他们的脚趾之间,其实也是有一层脚蹼的,可以用来帮助划水,但是也同样不会耽误在陆地上的跳跃。甚至现在还有一种游泳被命名为了蛙泳。并且从外观上来描述的话,蛙类的表面还有一层粘液,可以推测出应该是用来帮助呼吸以及进行保护的。

    在有了猜想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蛙类的内部结构来搞清楚它在形态结构上到底与之前的生物有什么不同了。

    首先最为明显的肯定就是运动系统了,在运动系统上的变化我们在上文中也已经说了一些,除了由尾巴变成了四肢,并且能够同时在水中以及陆地上运动之外。为了能够配合陆地上的运动,瓦垒其实还在自己的呼吸系统上做出了一些改变,由原来的鱼类用腮呼吸改为了用肺呼吸,因为明显在陆地上生活需要更多的供氧,而只有用肺呼吸才能够起到这样的帮助。这也是蛙类在运动和呼吸系统上的改变。

    那么消化系统呢?消化系统当然也完成了一次大进化。蛙类在此时已经进化出了除胃之外的十二指肠以及肝胆胰几个主要的消化器官,甚至还有了肾。明显这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化学消化,而之所以要在化学消化上如此着力的原因,其实也是因为蛙类在物理消化上的不足,蛙类并没有牙齿,所以在食物进入口中之后,就会用眼睛的向下挤压来帮助自己吞咽食物,直接运送到胃中,而没有物理消化的工具。

    那么在循环系统方面有什么改变呢?明显为了能够支持比以前大许多的运动量,蛙类也需要在心脏以及血循环上有一些突破。以前的鱼类只有一星防疫心事,所以供血明显不会有那么多,也导致运动并没有那么发达。可是如今的蛙类既要同时适应陆地又同时适应海洋,明显是需要更加大的供血量的,于是便有了两心房,一心室,上面还有了动脉和静脉的连接。

    除此之外,蛙类在神经系统上也开始越来越像一些较高级的哺乳动物了。其中最大的突破就在于蛙类已经开始有了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区分。在中枢系统的进化上,蛙类的不管是大脑还是小脑之类的,结构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并且相比之前的鱼类已经有了连接,而不是单独的。而在周围神经系统上蛙类的神经更是十分有序地分布在脊椎的两侧。

      那么除了这些比较重要的系统,剩下的肯定就是繁殖了。蛙是卵生动物,并且也有我们十分熟悉的变态发育过程。从刚开始的小蝌蚪变成后来的青蛙,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娃,一开始生出来的就是小蛙的形态,后来逐渐长大。而蛙的繁殖方面是体外受精,这个也就不多讲了。

    这就是两栖动物中的蛙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栖动物——蛙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