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11】:有之为利,无之为用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文本以“道德”为纲宗,文意深奥,包涵广博,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
图片发自App

一、原文(通行本)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 (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二、译文

三十根辐条集中到一个车毂中,有了中间空虚的地方,才有了车的用处。

图片发自App

揉合泥土制成陶器,有了中间空虚的地方,才有了陶器的作用。

开凿门窗制造房屋,有了门窗的空隙,光线照射进来,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因此,“有”带来便利,“无”带来用处。

三、拓展思考

老子用大部分篇章,通过天地、刍狗、风箱、山谷、水、土、器皿、锐器、车轮、房屋等具体的东西来阐述抽象的道理。他的学说往往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老子在第二章提到有无相生,有和无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单独存在。

图片发自App

一个漂亮的紫砂壶,如果没有中空的部分,就失去了泡茶的功能,无因为有发挥作用,有因为无发挥作用。

老子通过车毂、器皿、房屋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生活中,不要执着于现实中所见的具体形象,要辩证地看待事物,有和无是相互补充、相互发挥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11】:有之为利,无之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