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

      今天又一次被其他任课老师吐槽了,而且不止一次。

      化学老师说:“你们班从第一次月考后状态一落千丈,整个班死气沉沉,不学不听也不练,我都没有讲课的欲望。”

      历史老师说:“你们班最近很浮躁啊,班里男生之间互相讥讽嘲笑,没有沉下去,没有学习的氛围……”

      我很困惑,因为我在我看来,我们班状态不差啊,上课时除了个别人注意力不集中之外,大部分同学都能跟着老师的节奏和进度进行着,课后也能积极的到老师这里背课文。而且不止我一个人,英语老师,数学老师也这么认为。为什么语数外老师的课堂与其他科目老师的课堂差别这么大?那么问题出在哪了?

      回想期中考试结束后,看到我们班大幅的退步,我也觉得班里乌烟瘴气,一无是处。整天在班里看这个不顺眼,那那个不顺眼。上课之前先批评教育再授课。授课效果极差,影响到整个人都不好了。后来重读许丽芬老师的《做一个纯粹的老师》,我慢慢地转变了心态,不再只一味的批评指责。面对问题时,不只是惩罚,更多的是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跟孩子交流,跟家长沟通。寻找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发现不同孩子的价值。慢慢的,我的心态变好了,学生上课的情绪也活跃了,不再那么死气沉沉,课堂效果也随之提高了。

      我想,问题一定出现在老师的心态上。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我强调的重难点孩子们都应该掌握,我说的每一件话孩子都会当成圣旨。不可否认,孩子会有班主任效应。但是学生更多的会先从主观、从内心去接受老师,然后再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如果一如我之前那样一味地指责,训斥。那么,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何不尝试放下成见,放下想当然,明确要求,循序渐进,这样定会比批评指责更有效果。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老师不是故意讨厌、厌烦某些学生的,是因为当我们对学生有期待时,又得不到学生的回应,才会有失落,有落差,有情绪。如果不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定会影响心情,更影响学习效率和成绩。

      所以,我们做老师的,先放下执念,放下想当然,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或许有不同的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