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向一致的教育思想看齐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学校的共同教育。孔子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没有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那是学校一方的“独角戏”。没有家庭和学校对学生一致的教育思想,对学生的教育就如同拉车时,家长、学校分别向不同方向使劲儿一样,车子如何能前进?“5+2=0”这个社会现实确实存在,如何破解?在跟随新网师,啃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这半年时间里,我也收获不少。在教育学生这件事上,我们毕竟是受过专门教育的一类人,所以在与家长交流上,我们更要主动些,建立良好的家校共同体,只要去寻找,方法总是有的。

        虽然现实中,只要不是老师们主动打电话给家长,学生在校一学期也没有一个家长打电话和发信息询问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教师们长吁短叹的抱怨,显然不能解决当前的教育困境。根据我校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打工的,把学生滞留在爷爷、奶奶家或者是自己在家的实际情况,我们也曾尝试借助校信通、微信群发布学生在校情况的图片及文字给家长,以期通过这种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交流学生情况,然而这些平台呈现的现象多为:几乎没有家长理睬这些信息,有时候面对老师们发布的信息,最好的状态也就是有极个别家长点个赞而已。或许是家长们忙于打工,没有规律性的作息,劳累的原因,也或许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相信:在爱孩子,希望他们成才这一点上,我们的目标是一直的,我就一直在思考:面对我们现在所处的情况,通过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尽量使家长和学校在教育学生成才的思想、和行动上达成共识呢?

        周五河南教师读书会,如期而至。本期由洛阳的梁静茹老师的分享苏霍姆林斯基的《给父母的建议》一书,梁老师从一篇题为《父母也要“持证上岗”?政协委员这一建议上热搜……》的文章谈起,谈到其内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区政协副主席许洪玲建议,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工作室”,面向适龄儿童家长,聘请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经验的志愿者作为老师。针对准备入小学的家长开展相关课程教育,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随学生档案入学。梁老师还谈到她在2019年暑假,在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学习空暇时间,和对家庭教育同样感兴趣的司培宁老师聊天,聊到了读书。司老师也非常认可给家长读书的做法,在说到给家长读什么书的话题时,司培宁老师第一本就给她推荐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父母的建议》。于是下半年,她利用了73天的时间,给家长分享完了这本21.7万字的家教经典著作。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家长、有老师,多次分享题目听后的感受;有的家长还买了这本书;她们县的一名优秀老师,听了几天她的分享,打电话咨询,然后也买了这本书给她的家长读。在这次分享读书的前一天她再次打开荔枝APP,看到光是第一部分的序言就有677人收听,看来,这本书影响到的已经不止她的学生家长了。梁老师分享到这,我就想起委员许洪玲的建议不正和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提到的建立“家长学校”相吻合吗?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校长时期,就建立了这样一所专门的家长学校,受教育的从未入小学的家长开始一直到十年级毕业的家长,家长学校把这些家长们按学生年龄进行分组,不仅交流不同阶段学生的教育方式方法,还列举具体的实例引导家长们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从而达到家校一致的教育理想与行为。

        听了梁老师的分享,我也从中深受鼓舞。《给父母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家庭专著,他认为“没有什么比父母教育孩子更加需要智慧的了。”他一生都在探索这种智慧,而这本书就是他探索如何去做父母的书。我所教学生的家长们打工挣钱分秒必争的,他们没有较高的学历(一般的都是初中文化水平,还有相当一部分未毕业,甚至还有的小学都没有毕业。)他们大多干的是计件工,一天工作的劳累已经让他们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注该怎样科学的去教育孩子?他们绝大多数认为孩子教给学校,教育就成了教师的事情,教不好就是教师的过错了。我可以理解他们,但是还是想让他们做智慧的父母,做我教育学生的帮手,至少不是在我教育学生向前走的时候,他们在往后拽吧。所以受梁老师启发,我也开始尝试像梁老师一样,用声音去传递给他们如何做一个家长,这应该是不会加重打工家长们的负担。于是从2020年6月1日,这个特别的儿童节开始,在喜马拉雅FM里给家长们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父母的建议》,此书总字数217千字,包括四个部分:家长教育学、睿智父母、给儿子的信、给女儿的信。我的计划是每天一篇,目前已经录制到第6篇了,每录制好一篇我就发在微信班级群。从目前每篇40多个听众的播放量来看,应该有家长在听的,但愿对他们有用吧。我计划读完《给父母的建议》,接着读尹建莉的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是200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

      我们与家长都是教育孩子的人,没有读书多少的贵贱之分,我们是站在同一平面的教育者。我给家长们读书,我就不是站在了教育父母的角度,而只是一个读书的人,家长也只是一个听者而已。我随我心,做我想做的事,达到家校一致的教育理想是我的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尝试向一致的教育思想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