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第五乐章——交响乐知识之六

——交响乐知识之六



老侯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部日本电影打动中国影迷。它讲述的是一个交响乐团被迫解散,音乐家们坚守艺术理想的故事。


全片用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贯穿始终,但令人不解的是,《新世界交响曲》只有四个乐章,电影名字却是《火红的第五乐章》。


原来,电影说的是:艺术家的奋斗和坚持才是最火红的乐章。




新世界交响曲第四乐章。西本智实指挥。



《火红的第五乐章》剧照。



乐章是指成套乐曲中具有独立主题的组成部分。


乐章就像文章的章节,每个章节表达一个主题,不同主题的章节,又构成整篇文章的完整表达。


每个乐章一般在题目上标明节奏、速度、风格或形式,比如快板,如歌的行板,慢板。


交响乐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个确立交响乐四个乐章格式的是奥地利作曲家蒙恩。


在他之前,意大利作曲家斯卡拉蒂首创了三乐章的序曲格式,三个乐章的速度是快板、慢板、快板。


1740年,蒙恩在慢板乐章和快板乐章之间加了一个小步舞曲,这样,三个乐章就变成了四个乐章的套曲形式。速度是:快、慢、快、快。德国曼海姆乐队也做了类似的改革。


贝多芬把小步舞曲改换为谐谑曲,四个乐章渐渐演变成古典交响曲的固定形式。




德沃夏克。




1892年,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受邀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担任院长。新大陆的勃勃朝气,令他振奋,他写下《新世界交响曲》。


德沃夏克采取的不是典型的交响乐格式,它的节奏是慢、慢、快、快。


第一乐章慢板奏鸣曲式,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 ; 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



第二乐章最缓板,复合三段体。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此乐章曾被后人填上歌词,改为名叫《念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

第三乐章谐谑曲,德沃夏克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


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



该乐章的主部主题被国际展览局采用,每届世博会开闭幕式升降旗时都会演奏。

不是所有的交响乐都采用这种四个乐章结构,大家熟悉的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就有五个乐章。


也有两个乐章的,比如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



至于乐章的速度快慢,也有所变化,海顿的“告别交响曲”,就是以慢板结束。


后来的作曲家们根据不同的创作要求,有很多的变化。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四交响曲”,多达十一个乐章。因此,交响曲的乐章数量构成和速度快慢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火红的第五乐章——交响乐知识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