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读了很多书,为什么总是赚不到钱?6大方法教你用“高效阅读法则”把读过的书变现

前段时间在群里看到一个朋友说,他每个月都会读10本书,我惊讶地问她:那不是3天就读完一本书?你读了那么多书,能够赚到钱吗?

他回答我说:写作都是要靠厚积薄发的,读书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有时候或许不会让我们的生活马上发生变化,但是会对我们的工作有帮助!

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

我不禁想:为什么别人读的书都会有用,而我读的书却很难变现呢?

直到我读到了这本朋友推荐的书籍《阅读变现》,我才知道:如果我们所读的书不能和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产生链接,那么读再多的书,又有什么用呢?我们不是为了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才去读书的,读书也是一种投资。

《阅读变现》的作者山口周毕业于哲学、美术史系,毕业后却进入外资咨询公司工作,不但在商业领域出版多本著作,还在培训机构当讲师授课。

他走上一条完全和美术史不相关的道路,却能够跨领域获得成功,正是因为他有一套“高效阅读法则”,现在他把这套高效阅读的法则写入了《阅读变现》这本书里。

《阅读变现》能够让你全面地提升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信息收集整合能力,高效地抓取书中的信息,打造个人知识IP,创造独一无二的知识成果,实现自我增值。

一、高效阅读法则:阅读与工作产生联系的6大原则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扰:看了很多书却仿佛没看?感觉掌握了知识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变现?感觉读过的书都白读了?

其实,对于成年人来说,比起读过多少书,我们阅读的关键在于“读后”怎样将书中的知识活用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有目的地读书。

《阅读变现》里说:成年人需要阅读的书只有两类,分别是商务类和通识类,商务类掌握基础知识,通识类塑造个性。

这两类书的阅读方法截然不同,作者山口周针对每类书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不同的阅读技巧和精华书目,以及如何整理关键性信息的方法等。

但是无论是商务类书籍还是通识类书籍,都由6个原则组成,学会这6个原则,以后读书再也不会遇到白读书或者读书用不上的情况了,我们读的书都可以与我们的工作或者生活产生联系。

1、原则一:为收获成果而必须阅读的“两种书”

《阅读变现》的作者山口周认为:如果一位商务人士想要提高可持续的、高级知识生产力,那么就应该读两种书,分别是商务书和通识书。

首先,扎实地阅读商务类书籍中的“名著”,也就是去读能够为商务人士塑造基本体力的书。其次,阅读通识类书籍,或者说通识类的相关书籍,也就是去读那些能够为商务人士塑造个性的书。

当这两类书聚在一起时,能够产生奇妙的化学效应,还能让你的生活和工作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2、原则二:一本书,读两成就够了

小学生需要应对考试,所以教材需要精读,但成年人的世界里,如果每一本书都采用精读的方式,效率太低。

意大利的经济学者帕累托提出的“帕累托法则”告诉我们:在各种各样的领域内,80%的结果是从整体的20%之中产生的。

所以,想要高效地阅读并收获知识,关键就是要看我们如何找出书中这20%的精华部分。

那要如何找出一本书中的20%精华部分呢?方法是可以选择先看书籍的目录,然后找出“看上去最有趣”的一部分,从吸引自己的部分开始读起,也就是跳读。

对于成年人来说,最珍贵的其实是时间,为了更大可能地获取到知识,在阅读时只需选择阅读精华的部分即可,其他可舍弃。

3、原则三:把读书想象成“投资股票”

玩投资的人应该听说过一个词,那就是“沉没成本”,例如店面A和店面B,两个店都面临着不追加金钱投入就难以经营下去的困境。这时候,两者已经投入金钱的多寡,会极大地影响追加金钱投入的决定。

如果A店铺投入了大笔金额,而B店铺没有投入那么多金钱,大部分人都会倾向于选择为A店铺追加金钱投入。

这种做法就是被已投入金钱的多寡带偏了思路,正确的做法是看两家店铺的回报值来追加投入。

我们读书也是如此,本来已经花钱去买书了,很多人觉得既然书买回来了不读完就可惜了,但是读书,就是付出了我们有限的时间和金钱去投资,从中获得丰厚的人生回馈的一种投资行为。

这其中,关键的地方在于投入的时间和获得回报之间的平衡。因此,当我们判断出在此基础上再投入更多时间,也无法更多地获得回馈时,我们就该和手中的书说再见了。

4、原则四:阅读,要以“遗忘”为前提

人的一生要读很多的书,但我们大脑的储存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只能记住一些对我们有用的信息。

回想过去我们会发现,以前读书时的知识点基本上都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但这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

例如要计算一个篮球场的面积,虽然我们已经忘记了公式的算法,但我们的记忆力里还是知道一些必要信息的,也知道大概的算法。

所以,我们阅读过的知识点可以放心地去“遗忘”,因为我们已经把必要的知识点记录进大脑了。

5、原则五:读5本书,不如“一本书读5遍”

《三国志》里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现在也适用,与其读很多很多的书,还不如精读一本有用的书。

我们一直有一种错误的想法,那就是读的书越多,就意味着懂得越多,这个人也就越爱读书。

其实不然,真正有用的读书方法是找到一本让人想重复去读的深度好书,然后一遍一遍地去仔细阅读它。当然,这个前提也是需要阅读一定量的书籍,然后从这些读过的书里找到对自己用处最大的那本来精读。

6、原则六:减少阅读中的“闲置时间”

什么是“闲置时间”呢?就是将生活中的那些“什么都不干”的时间减到最少,要减少“闲置时间”,就要尽量同时阅读大量的书籍。

假如A书架上有10本书,B书架上有3本书,在我们有空闲时,A书架会比B书架更省时间。

因为A书架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十本书里总会有好几本是我们想读的,而B书架的3本书好像哪一本都不想读,都提不起兴趣于是干脆不读了。这样一来,难得有些闲散的时间,却没兴致花在读书上了。

二、我们看的书是否能够与工作构成联系,关键要看“读后”

达尔文曾说:“说起来,那些有价值的内容,我全都是通过自学掌握的。”

自学,对于已经工作的成年人来说,是一门很重要的技能。

在工作中有着卓越成就的人,很多都是在工作中不断地自学得来的技能和经验,无论我们之前在多么好的学校,接受过多么好的教育,如果不能做到在工作中持续地学习,那么他将走得比别人要慢很多。

在工作中如果能够持续不断地阅读,且能够把读过的书籍应用在工作中,这样的人会更容易升职加薪,因为他们能够将读过的知识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因此,成年人阅读的关键在于“读后”怎样将书中的知识活用在工作中,用阅读实现终身成长,持续个人的增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明读了很多书,为什么总是赚不到钱?6大方法教你用“高效阅读法则”把读过的书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