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那些看似与我们生活毫无关联的书对我们来说就没用呢?我个人认为,知识永远都不嫌多。今天用不上的知识,未必明天也不需要它。多学点东西,总归是好的。
尽可能多地创作学习的机会、多为自己积累理论、知识及常识,打造独一无二的思想,这样你的知识边界才得到拓宽,你看事物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你应对未来变化的角度变得多元化时,你能够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跟着提升了。
当我们“仅作为了解”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够不断更新迭代时,你遇到问题时,能够支撑你实践的经验也就足以应对问题本身了,这里的经验是指你通过阅读、学习所积累的他人所教授的经验。
可若是你把储备知识当作一件无用之事,那么当你真遇到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时,你会发现你拿不出任何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是理论或常识。
过去的经验只是解决了过去的问题,但是它未必能应对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给我们的未来所带来的其他问题。
我们要反思过去的经验,同时不断为未来储备知识,不论是否能够用到,因为没有人能够先知。结合当下所汲取的知识及过去的经验,才会提升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比如你以为你还没有结婚的打算,认为教育类的知识与你关系不大,可你忘了你也是从一个孩子成长起来的。也许你不必急着学习如何教养子女,但你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而这其中一定会有一些教育方面的知识令你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再比如很多职场员工一度认为自己只要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就够了,不必再学习额外的本事或是读书,某一天当行政休假时,你临时被领导叫去办公室记录会议纪要以及发布公告等等,你才发现很多文件的格式你并不清楚,这时你去询问其他同事,他们和你一样也不清楚。
知识到底是在需要用的时候再去学,还是要提前掌握呢?有些人就要问了“有些东西,我们都不知道它能不能派上用场,什么时候会用得到,怎么打提前量?”
是啊,正是因为未来是未知的,而你需要掌握的知识也是个未知数,你并不知道你日后有可能会遇到怎样的突发状况,或是你需要提前储备哪类知识来以防万一。
因此我个人的建议是:多学习就是了,不要把知识挡在门外。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甚至是医学常识,谁敢说自己日后面对的问题中永远都不需要这些知识的参与呢?
不要高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要低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尽管我们每天都过着看似重复的生活,但实际上每一天都是独立且全新的一天。
我常说我们的生活要以天为单位,每天清晨醒来都对自己说“我要把今天过得充实一点”,这样你才会更愿意专注于眼前所做的事,人们常说的“活在当下”不正是此意吗?
如果你常常被过去的经验及经历所束缚,那么你就会想“在我的经历中,我从没有接触过经济学,并且也没有任何问题是依靠经济学的宏观思考方式才被解决的”,并由此得出了“未来你的生活及工作中也不需要储备任何与经济相关的知识”。
当有人推荐你看游记时,不论其理由有多充分,你依然认为它不如打游戏所带来的快乐直接,并且你回应着“看这种书会对我的工作有帮助吗?”目前看来的确“帮”不上你,所以对方放弃推荐了。可当有一天你的客户在闲聊时突然让你推荐旅行的去处时,你才猛地回忆起曾经有人向你推荐过相关书籍,不过此时面对对方,你只能莞尔一笑“不好意思,我不太了解”。
也就是说人们总是依靠过去仅有的唯一的经验对未来做出过早的判断,这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但这种思维方式并没有太多益处。
准确地说,它阻碍了人们成长的步伐,更多的则是让人回忆他们过去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丰功伟绩,不去对未来堪忧,也不去专注当下。
人本身就是个矛盾体,人们一方面认为自己懂的东西并不多,一方面又不想多学点知识以备不时之需或防患未然。
因为重复的生活场景、环境及状态,让人们误以为过去的经验足够令他们日后也能过得无比安稳。但现实是这样的思维模式让他们不足以承受任何一点风吹草动,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做任何思想准备能够应急。
生活中有太多状况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处理才变得很紧急,这正是由于人们没有提前做规划及储备知识和常识的习惯所造成的。
并不是所有被储备的知识在未来都能用得到,但是如果没有储备知识的习惯,那么你的大脑中的神经元就会相对独立。
当面对从未发生过的状况时,它们也不会得到有效且迅速地连接,那么可想而知,在你犯难的时候,你的大脑中的经验及记忆都很匮乏,不足以形成相对成熟的思考及处理方案。
爱因斯坦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的表现来衡量一条鱼的能力,那么那条鱼将一辈子活在自己愚不可及的想法中。”
换言之,如果你已经决定了要采用过去的经验去解决未来还未曾遇见的问题,那么这想法本身就完全不具备可实施性。
因此,不要过度依靠你过去解决问题的经验,未来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并不是已经过去的昨天,你即将经历的未来是不确定的,那么就要以一种“我渴望进步的姿态”来应对有可能发生的不确定的事情。
而不是“得意”于自己曾经的经验,完全无视未来的不确定性,或是过度忧虑未知而导致被忧虑打垮,变得无所作为。
别因为怕知识无用而拒绝它,因为你不知道未来它会被用来解决哪些问题,以及何时能用到。